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张怀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

科研论文

发布日期:2021-08-14   阅读量:2952

张怀亮教授应用三调汤、四调汤经验

刘贯华 闫东艳2 张怀亮3

1、2.郑州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摘要:三调汤、四调汤是张老师临床常用的经验方,立足于肝、脾、心、肾四脏论治,具有疏肝清热、养心健脾、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用于治疗不寐、头晕、头痛、焦虑、抑郁等病,效果显著。

关键词:张怀亮;三调汤;四调汤

吾师张怀亮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临床擅治内科杂病,经验丰富。三调汤、四调汤是张老师的经验方,三调汤组成为:柴胡10g、黄芩9g、当归15g、生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炒枣仁15g、龙眼肉15g、炙甘草6g,从心、肝、脾三脏论治,具有疏肝清热、养心健脾的作用,再加熟地15g、黄柏10g为四调汤,即加入滋肾阴、清相火之品,以兼顾肾,故名四调汤。三调汤、四调汤是张老师的常用方,临床可以治疗诸多疾病,如不寐、头晕、头痛、焦虑、抑郁等,以女性居多,特别是更年期女性最为多见,效果很好,现将其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1  郁证案

王某,女,48岁,2009年7月23日初诊,以“胸闷2年余”为主诉,患者2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喜长出气,平时心烦急躁,情绪不稳定,有时莫名悲伤、哭泣,健忘明显,入睡困难,阵发性潮热汗出,食欲一般,胃胀,胃怕凉,口苦口粘,二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数。诊断为郁证,辨证为肝郁脾虚,肾阴不足,心神失养。予四调汤加减:川楝子9g,黄芩9g,炒白术15g,茯苓15g,生白芍15g,枸杞子15g,炒枣仁15g,黄柏10g,仙灵脾10g,清半夏9g,陈皮10g,生龙牡各30g(先煎),党参30g,浮小麦30g,炙甘草15g,大枣10枚。7付。复诊患者诉情绪明显好转,胸闷减轻,睡眠改善,潮热汗出发作次数减少。以上方稍作加减治疗月余而愈。

2  不寐案

    景某,女,43岁,2009年9月3日初诊,以“间断入睡困难20余年”为主诉,患者入睡困难,晚上卧床后2-3个小时始能入睡,睡眠浅,易醒,醒后不能很快入睡,多梦,为一般梦,平时心烦急躁,头胀,头脑不清,身有力,口不干不苦不粘,纳可,二便可,舌淡红苔微腻,脉沉细。诊断为不寐,辨证为肝郁脾虚,心神失养。予三调汤原方:柴胡10g、黄芩9g、当归15g、生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炒枣仁15g、龙眼肉15g、炙甘草6g。7付。二诊患者睡眠较前改善,但仍入睡困难,1-2小时始能入睡,睡眠浅,易醒,但醒后能很快入睡,情绪较前稳定,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牡各30g继服7付。后以本方加减前后共服用70余付,患者睡眠明显好转,偶尔入睡困难,睡眠中醒来后亦能很快入睡,嘱其继续服用逍遥丸、归脾丸一段时间以巩固治疗。

3  入睡困难伴头痛案

    裴某,女,58岁,2009年11月25日初诊,以“入睡困难半头痛3年”为主诉,患者入睡困难,头前额部疼痛,身乏力,平时心烦急躁,夜间口干明显,口苦,口不粘,纳可,二便可,阵发性潮热汗出,舌淡红苔稍黄腻,脉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可。诊断为不寐,头痛,辨证为肝肾阴虚,心神失养。予四调汤加减:川楝子9g,黄芩9g,生白芍15g,枸杞子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炒白术15g,茯苓15g,黄柏10g,山萸肉15g,生龙牡各30g,炙甘草6。二诊患者头痛消失,睡眠改善,心烦急躁减轻,夜间口干减轻,潮热汗出发作次数减少,仍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守上方加生黄芪30g继服。如此加减治疗月余而愈。

4 头晕案

    陈某,女,60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以“头晕8月余”为主诉,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发作时心烦急躁,行走不稳,无天旋地转,无恶心,平素胸闷,善太息,口干,口粘,入睡困难,易醒多梦,身乏力,纳可,喜热食,小便调,大便干,日一次,平素易上火。舌暗淡,苔白腻,脉弦细。诊断为头晕,辨证为肝郁脾虚,相火偏旺,心阳不足,心神失养。予四调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川楝子9g,黄芩12g,白芍10g,当归15g,枳壳10g,半夏15g,陈皮10g,炒枣仁15g,黄柏10g,仙灵脾10g,龙骨30g,牡蛎30g,桂枝10g,炙甘草10g。服上方后,头晕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提高,甚为欣喜,继服7剂巩固治疗。

讨论

三调汤是由逍遥散、小柴胡汤、归脾汤三方加减而来,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的经典方,归脾汤则是治疗心脾两虚的代表方,两方合用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气血两补,心、肝、脾三脏兼顾,再加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和解少阳之主方,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之功1]。张老师认为小柴胡汤关键在于柴胡、黄芩二药,柴胡苦辛微寒,入少阳经,具升发之力,可透达内外,《本草经解》:“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调达,则十一从之宣化”。张锡纯谓:“柴胡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盛者,此能散之。黄芩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二药相伍,既可清胆腑之热,又能疏泄肝胆气郁,从而收到宣通三焦,畅达少阳之效2]。总之,加用小柴胡汤之后,虽然立足于心、肝、脾三脏,但明显扩大了三调汤的应用范围,同时又兼顾了肝郁化热的一面。

三调汤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心血不足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这类疾病非常常见。原因在于:一方面从心、肝、脾三者的生理病理关系而言,一脏受病,可能会累及其他两脏,最常见的如脾虚会导致土壅木郁,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肝失养,不但会加重肝郁,还会引起心血不足,肝郁会克伐脾土进一步加重脾虚,肝郁化火又可上扰心神加重心血不足,如此三者相互影响,使疾病复杂化。另一方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病特点,现代人常暴饮暴食,饮食自倍,每多伤及脾胃;工作、生活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多肝气郁结,肝郁化火,一则可克伐脾土,再则可上扰心神;平素思虑太过,再加上长期熬夜,每多伤及阴血,导致心血不足。如此则心、肝、脾同时受病,故治疗必须三者兼顾,疏肝清热,养心健脾,缺一不可。更有阴伤太过而及肾者,或“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者,必然引动相火,张老师临证非常重视相火,认为3]“寄于肾中之相火,为水中之火,又名龙雷之火,宜潜藏不宜僭越,潜则化无形之元气,越则伤有形之脏腑”,故可在三调汤的基础上加熟地、黄柏两味以滋肾阴、清相火,使相火得以潜藏,即四调汤。

如患者乏力明显,可加黄芪30g;阴伤明显者,可加生地15g、麦冬15g;口粘加清半夏9g,陈皮10g,茯苓12g,即二陈汤;情绪不稳定,喜悲伤欲哭者加浮小麦30g、大枣10枚,炙甘草改为15g,即甘麦大枣汤;心烦急躁明显者可加茵陈30g;失眠较重者可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多梦为一般梦者为心不藏神,可加朱砂1.5g或琥珀3g分次冲服,如是噩梦为肝不藏魂,加珍珠母30g;潮热汗出者,将柴胡换为川楝子9g,再加仙灵脾10g、巴戟天10g等。

 

[1]张怀亮.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07(6):828-830.

[2]张怀亮.从少阳论治抑郁症[J].中医杂志,2008(9):781-784.

[3]张怀亮,刘群霞.浅议命门之火、君火、相火及其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4):1131-1133.

 

 

作者简介:刘贯华(1981-),男,汉族,河南省漯河人,主治医师,硕士学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通讯地址:郑州市黄河路33号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邮编:450000,电话:0371-67077088,E-mail:guanhua410@163.com

 

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15ZY02001)

上一篇:科研论文

下一篇:科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