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医学子捐5年奖学金10000元助力抗“疫”
发布日期:2020-02-12 阅读量:773
(文/陈占科 范璐璐 图/张颖茜 )张颖茜,中共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近日,她将自己大学5年来获得的奖学金10000元,捐献给武汉慈善总会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省级定点医院),支援一线抗“疫”工作。这笔钱,本是她努力为自己积攒的毕业旅行费。
彰显党员本色
2020年的这个鼠年春节,我们每个人都在牵挂着湖北武汉的这场疫情阻击战,听着新闻报道中疫情人数的不断增加,看到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们驰援武汉,望着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奔波的身影,颖茜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她告诉自己,“作为党员,作为学生干部,我一定要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
一天,她偶然看到记者在采访一位72年党龄的老党员,贡献全部积蓄支援抗疫工作,老人说:“很遗憾不能到一线,用这笔钱向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这寥寥几字透露出的真情实感,深深触动了她的心。
她想到了自己五年来积攒的奖学金,眼看要毕业季来临,本想将这一万元作为毕业旅行的资金。但国家有难,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学生干部,必须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她决定将这笔钱助力抗“疫”,捐给一线更需要的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祈盼疫情早日结束。
她立即向老师咨询捐款事宜。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和妈妈立刻动身,前往附近银行,将一万元分别捐给了武汉市慈善总会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捐款现场,当工作人员得知这笔钱是她五年来积攒的奖学金时,都纷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投来了赞赏的目光。一旁正在办理业务的阿姨对她说:“年轻人,你真棒!”
传承榜样精神
颖茜说,她从父亲身上领悟到,共产党人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一个切实行动者的样子。颖茜父母都是医生,父亲是一位34年党龄的党员,1982年,23岁的他以18门课平均94.1分的成绩毕业于天津市津南区卫校。随后,放弃了留校任教和去市级医院发展的机会,留在当地做了一名基层医生。父亲行医41年,义务为群众看病14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这个大家庭现有党员20名,博士6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3名。面对疫情的肆虐,他们一家不退缩、敢向前,投身抗“疫”防线。今年2月他们家庭的事迹被天津市妇女联合会报道,同时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颖茜父亲常教导她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疫情期间,在父母带领下,颖茜每天待命于社区医疗服务站,认真执行基层医疗的分诊工作,积极响应市、区卫生局号召,宣传防治知识,严把应诊条件,谨慎执行新型冠状病毒基层分诊流程,不仅如此,她还用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来口罩,为前来应诊的患者免费发放。
当社区党支部召集志愿者时,她积极报名道:“我是党员,我先来。”于是,她放弃了自己的午休时间,与社区其他党员们一起,登记来往车辆,对出入小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出入管理制度和封闭管理制度,向居民宣传预防知识。她心中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党员!”
敢于担当作为
从学校老师那里了解到,颖茜在学校生活中,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创新部部长,今年,以全校基础分和总分“双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不仅如此,她还是一名创新型选手,各类科研竞赛、创新创业大赛都少不了她活跃的身影。
除此之外,作为学校杏林志愿者服务团的一员,从捐款捐物到支教,从深入艾滋病高发地区进行医疗服务,到青少年性教育绘本的推广,再到社区每周的义诊,她都积极参与。
四年来,她共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级期刊论文1篇,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荣誉11项,校级荣誉36项,累计服务时长568个小时,服务1500余人。为了缓解性传播引起的艾滋病高发现状,她与团队成员开展《爱成长,“艾“教育——”五色花”公益项目》,自己绘制儿童及青少年性教育绘本,录制性教育视频,在周边幼儿园、小学进行宣传。该项目还在2018年第四届全国志愿服务大赛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全国银奖及省赛特等奖。
颖茜说,她个人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学校、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她应该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服务群众。这也是一名党员、学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觉悟和精神,激励她在人民群众有需要的时候一次次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的伟大斗争中都少不了青年的身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只要新一代青年,有担当作为精神;青年干部,有直面困难、破解障碍的魄力;青年党员,心怀党和人民;青年学子,拥有敢为人先的朝气。我们相信,疫情会很快过去,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编辑/冯超 审核/张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