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李老伯,81岁。2008年4月因为痰中带血在某市中心医院检查发现右下肺癌,肿块径约4cm,伴纵膈淋巴结转移,病人不知情,家属不接受放化疗,短期服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飙升至1000以上停服。服汤剂1月后,咳嗽、痰中带血基本消失,因为不知情,不愿意继续服汤药,改用大剂量仙鹤草水煎代茶饮,配合服少量西洋参、冬虫夏草;偶而血痰增多,加用花生衣、藕节、白茅根;病情稳定接近2年一直没有住院,每天早晚散步,生活可以自理。后期咳嗽比较明显,基本上是干咳,没有什么痰液,加服用罂粟壳3g,煎水代茶饮,病情稳定至2011年10月后故去。后期虽然有胸闷等症状,但均可耐受。这样的单纯小药治疗,老人生活质量非常高,家属也很满意。
像李老伯这样的老年肿瘤患者临床上常能遇见,或因家属瞒着病人,或者因为病人或者家属抗拒放化疗等现代治疗。
笔者总结博士时导师朴炳奎教授的经验(发表于《中医学报》2014年第2期)。认为:老年人无症状的潜伏肿瘤较多。年龄越大,潜伏性肿瘤越多,最常见的潜伏肿瘤有前列腺癌、肾癌、结肠癌、肺癌。如美国曾经尸检正常死亡的老年男性,隐匿性前列腺癌患病率达80%以上。老年人出现无症状潜伏肿瘤的原因是老年人的肿瘤发展缓慢,出现症状前可能就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它老年性疾病。有些老年人患肿瘤,表面上无症状,实际上是被其它老年病所掩盖了而未能发现。另外,老年肿瘤患者骨髓储备以及胃肠功能均较为脆弱,对放化疗耐受性差,不能耐受强效治疗。因为老年人基础代谢减退,肿瘤发展缓慢,肿瘤转移动力小,所以肿瘤转移率相对较低,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长期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优势。因此,老年肿瘤的治疗中医药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用药特色,体现在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上,突出表现为:药物平和。肿瘤的治疗是个动态的过程,要医生从诊治初始,就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肿瘤病位、病理、分期乃至患者家庭、经济状况等等,中医药需要根据患者手术前后、放化疗治疗前后,或者配合靶向药物治疗而有不同;同时服药具体到某一阶段,又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需要守方加减,不宜过分求新、求变。如化疗后,以调脾胃、补气血为主。
服用药物,强调动药与静药的结合。既不能妄用麝香、鹿茸、山甲、三棱、蟅虫等耗气动血之品,也要避免过分滋补腻胃类的“静药”。药味多选缓和、平补之品,少用“峻烈虎狼”之药。多选沙参、麦冬、白术、山药、薏仁、黄芪、茯苓等药食同用的药物;为使补而不滞,在处方中还要加入白蔻仁、砂仁等芳香健脾之药,既助脾之运化,又符合脾喜燥恶湿的特性;肺癌晚期多为肺脾肾三脏俱虚,常加用女贞子、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益智仁、肉桂等益肾温阳之药。其三,在运动康复与静坐养生的关系上,朴老师也体现出了动静结合的理念,他多建议患者深入领会《黄帝内经》 :“动则养阳,静则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观点,讲求动静结合,平和而勿过为度。
老年肿瘤患者是肿瘤患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还将不断扩大,年龄本身已成为恶性肿瘤发生的最大危险因素。中医药因其整体观念、动态观、个体化等特点,加之疗效持续、低毒价廉的优势,在老年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