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00-12:00(人民路院区、龙子湖院区)8:30-12:00(东院区)
下午:冬季14:30-17:30 夏季15:00-18:00(人民路院区)14:00-17:00(东院区、龙子湖院区)
24小时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夏常在——”
“夏常在——”
和往常一样,病区里呼喊夏常在的声音再次起伏。
若是平时医护同事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可这一次,夏常在真的不在。
因为夏常在作为支援抗疫一线的医疗队队员,已经出发整整7天了。
而习惯于有事就找夏常在的同事们,依然没有习惯“常在不在”的状态,偶尔还会下意识地叫出他的名字。
但夏常在并不是真的名字,而是一个“绰号”。
他的真实身份,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医生,夏晗。
因为他工作拼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经常加班加点,不论春秋寒暑,总能在病房里看到他奔波忙碌的身影,所以同事们给他送了一个特别的称谓,叫“夏常在”。
夏晗,作为一位拥有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位专业过硬,技术过硬的年轻医生。
因为在急危重症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疫情救治中多次挺身而出,逆行披甲执行急危险重的任务,深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定点救治医院等地。
面对当下形势严峻的疫情形势,于2022年4月3日再一次领命出征支援抗疫一线。
而这一天,恰是他的36岁本命年生日。
对于这个在人生中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家人们都铆足了劲儿,打算给他送上满满的祝福。
蛋糕预定好了,礼物也准备好了......他不忍家人因生日团聚的愿望落空而失落,但他又坚定地知道,抗击新冠肺炎最危险的一线,更需要自己。
所以他果断选择:我去!
夏晗的母亲李莹,同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共产党员。作为知名的专家教授,她也曾在汶川地震、SARS非典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医疗救治工作中。
在得知儿子将赴“疫”线的消息后,心里有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牵念和担忧,但更多的是身为医者对年轻后辈的希望和期许。
李莹说:她干了一辈子的医生,太清楚这一刻对儿子意味着什么。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必须肩负其医者救死扶伤的职责和共产党员的使命。
所以她选择无条件地支持孩子,把儿子送上“疫”线。
生日“泡汤”了,她只能把对儿子生日的祝福写在了微信朋友圈里,她写到:
儿子,今天是你的生日。
疫情三年,第一年,你在隔离病房战斗。
第二年,你在发热门诊坚守。
疫情第三年的今天,你白衣执甲,逆行在援沪的征途
作为在医疗奋斗了40年的老兵,妈妈充分理解你,也无条件支持你,但允许妈妈轻轻地说一声,儿子生日快乐!
朴素的文字里,有母亲对儿子的亲切嘱托,更有医者责任的薪火相续和共产党员的使命传承。
儿行千里母担忧。
每每想起儿子在疫情最为严峻的前线,所可能面临的危险和挑战,李莹都放心不下。
可是为了让儿子专心投入到疫情救治,全心全意地照顾病人,她只能把这份担心和思念默默藏在心里,偶尔发条短信询问工作。虽只有寥寥数语,但其实蕴含了最深沉的情感。
在问及她此时此刻最想对夏晗嘱咐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病人的痊愈,是医生最大的目标。儿子,你是带着使命去的,一定要认真工作,做好防护,因为只有做好自我防护,才能服务更多的患者。
吹尽狂沙始到金。疫情大考面前,总是有温暖的细节让人感动。
夏晗,夏常在。
不只是岗位常在,更是职责常在,使命常在!(文/郑金铎)
(编辑 审核:郑金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