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医护理特色简介
发布日期
2018-05-29字号调整
大中小
信息来源: 护理部 一、急诊科科室简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的诊疗教研中心。科室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急救队伍。设有急诊内科、创伤外科、胸痛门诊、脑卒中门诊、监护室、抢救室、观察室、清创手术室、急诊病房等部门,保证24小时急救热线及服务通畅,每天24小时均有中高级职称专家提供接诊出诊,救护服务。配有国内一流的救护车,迈瑞T5多参数生命指数监护仪,心脏起搏器、飞利浦AED除颤仪、伟康无创呼吸机、PB760呼吸机、Drager呼吸机、洗胃机、多功能抢救床、萨搏心肺复苏机、脉冲治疗仪等先进仪器,采用各种急救技术抢救各种内外妇儿科常见急危重症及各种社会卫生突发事件。
13号站拥有急诊内外科的高级教授1人,副教授8人,医学博士4人,硕士10名,分别致力于急诊内外科各种急危重症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急危重症,能做出快速处理、抢救,对心脑血管急症病人开设绿色通道,尤其心血管介入、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动脉溶栓疗法,极大地降低了心脑血管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能及时快速处理各种创伤、急腹症各个部位骨折、空腔器官急性穿孔、实质脏器破裂等。
拥有护理人员28人,拥有主管护师7人,护师15人,护士6人,拥有高水准急救护理技术,让生命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多年来,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视中医护理,通过辨证、辨体质,在饮食、情志、生活起居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调护,开展了多项中医传统疗法,努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二、急诊科中医特色技术
(一)耳穴埋豆法
1、定义:耳穴压豆法是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部相应的穴位上,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主穴选额、枕、颞、皮质下、缘中、耳尖、心。配穴:风邪袭络配肺、胃;肝阳上亢配肝胆;气血亏损配身、内分泌、心:瘀血阻络配耳尖放血。
(2)术后导致的伤口疼痛取穴手术切口相应部位、配穴肺、神门;手术后腹胀取穴大肠、小肠、肾、脾;手术后尿潴留取膀胱、肾、配穴三焦、尿道。
(3)各种炎症性病症:①扁桃体炎取穴耳尖、扁桃体、咽喉、神门、肾上腺、心。②感冒取穴肺、气管、内鼻、三焦、皮质下。
(4)功能紊乱性疾病①眩晕取穴枕、三焦、耳尖神门、皮质下肝气犯胃加肝、胆、胃;心脾两虚加心、脾;肝肾阴虚加肝肾。②高血压取穴角窝上、耳背沟、心、缘中、神门、内分泌。③失眠取穴神门、心、皮质下、内分泌、缘中。
3、禁忌症: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二)穴位贴敷
1、定义: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2、适应症:
(1)高热:兵兵贴是采用新型高分子凝胶为主体,使用无纺布为基料。利用高分子凝胶所包含的大量水分进行扩散,贴敷与皮肤表面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冷敷、理疗、退热降温的目的。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的辅助治疗及缓解发热对大脑细胞的损害。贴于大椎穴,曲池穴。
(2)咳嗽:1号,白芥子散(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等),加适量生姜汁调匀,以肺俞、大椎、膻中为基本方,风热咳嗽加曲池穴,以疏风清热;风寒咳嗽加列缺,与肺俞宣通肺气,从而达到止咳之效。
(3)中风:2号(川芎、桂枝、花椒、乳香、没药、牛膝等),循经取穴:肩髃、曲池、外关、风市、阳陵泉、昆仑;伴瘀血者,加三阴交;气血虚者,加足三里;痰浊者,加丰隆;气滞者,加膻中。
(4)胸痹:3号(丹参、川芎、细辛、降香、白芷、三七粉,冰片),加适量蜂蜜调匀,以心俞、巨阙穴为基本方,对虚寒伴血瘀者,加关元、膈俞,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痰浊血瘀者,加丰隆、膈俞,以化痰通络。
3、禁忌症:对胶布过敏者禁用,皮肤红肿或破溃者禁用。
(三)中药热奄包疗法
1、定义:中药热奄包贴敷疗法是将药物敷布于局部患处的一种方法,将各种中药成分按一定的比列制成粉剂,混合后加入温开水、蜂蜜调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2、适应症:
1方药一主要成分是:大黄、黄柏、薄荷、栀子等多味中药组成,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治各种痛证,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扭挫伤后期,可冷热敷。
2方药二主要成分是:大黄、黄芩等。具有利水生血、通经活络,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的功效。主治各种毒邪散漫不聚,或结毒不化所引起的各种痛证,利水消肿。
3、禁忌症:局部皮肤感染、破溃者禁用,中药及胶布过敏者禁用,孕妇、月经期妇女腹部及腰骶部禁用,有皮肤病的皮肤患处禁用。
(四)拔火罐法
1、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毒排脓等功效。
2、适应症:
内科疾病:(1)风寒性头痛:拔两侧太阳穴;风寒性咳喘,拔背部俞穴。
(2)虚寒性胃痛、恶心呕吐、拔中脘穴。
(3)腹痛、腹泻:拔中脘、天枢、气海。
外科疾病:(1)风寒湿邪所致腰背痛、腰扭伤、挫伤可拔腰背部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2)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3)落枕:在患侧颈部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4)疮疡初期,毒蛇咬伤,拔患处。
3、禁忌症: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五)中药保留灌肠
1、定义: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煎液从肛门灌入或滴入肠腔,使药液进入肠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然后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而被吸收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灌肠可以让中药直达病所,同时也起到局部冲洗清洁作用。
2、适应症:
(1)高热:退热合剂
(2)急慢性肠梗阻、胰腺炎:大承气汤加减,
(3)肾衰:肾衰灌肠液,辅助急慢性肾衰竭患者排除毒素,适用于邪实内盛的证型,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通俯泻浊的功效。
(4)便秘:温肥皂水、通秘合剂灌肠。
3、禁忌症:虚症病人忌用,脱证脑疝患者禁用。
(六)艾灸法
1、定义:是利用燃艾的温和热力和芳香的药气刺激肌肤腧穴,通过经络传导,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和神气活动,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2、适应症:
(1)适用于气血亏虚,风痰上扰型的眩晕;
(2)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
(3)专科病种:胸痹患者如寒凝血瘀、气滞血瘀引起的胸闷、胸痛可选心俞、膈俞、膻中、气海的穴位,每日交替施灸。
3、禁忌症:
(1)凡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咳嗽 、高血压、发热等均不宜施灸。
(2)眩晕者凡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者不宜施灸;胃脘痛者凡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湿热中阻者不宜施灸。
(3)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对于体质虚弱、空腹、极度疲劳和对艾灸恐惧者应慎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