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郑玉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典型病案
典型病案

薯蓣丸合五苓散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

发布日期:2022-10-09   阅读量:2609

医案名称:薯蓣丸合五苓散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

医案归类: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翟某         性别:女

患者出生日期19831婚姻状态:已婚

1次就诊

就诊日期: 2021127

主诉: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

现病史:20219月,患者在河南省中医院进行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双侧喉返神经探查+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常规病理回示: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乳头状癌,经典型+滤泡亚型,肿物大小3*2*1.8cm,癌组织累及周围纤维、脂肪组织;未见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周边甲状腺组织呈桥本甲状腺炎。左颈部II区淋巴结:(220)、右颈部II区淋巴结:(224)、左中央区淋巴结(610)、右中央区淋巴结:(919)均见癌组织转移;右颈部V区淋巴结:(03)、左颈部V区淋巴结:(06)未见癌组织。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经典型,肿物大小约1cm,侵犯被膜;余甲状腺组织呈桥本甲状腺炎连带淋巴结(13)见癌组织。左颈部IIIIV区交界处淋巴结:淋巴结(11)见癌组织。左颈部IV区淋巴结:淋巴结(629)见癌组织。左颈III区淋巴结:淋巴结(45)见癌组织。右颈IIIIV交界处淋巴结:淋巴结(33)见癌组织。右颈IV区淋巴结:淋巴结(216)见癌组织。右颈III区淋巴结:淋巴结(19)见癌组织。手术后的淋巴结清扫导致患者脖颈的严重水肿,吃饭、睡觉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现症见:患者术后脖颈水肿,乏力,怕冷;平卧时气短,易汗出,腿麻,偶尔心慌、贫血;吞咽困难,眠差,难以入睡;口苦、口干,大便干,小便可。舌质淡白,苔薄黄,脉浮数。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舌质淡白,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回示: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乳头状癌,经典型+滤泡亚型,肿物大小3*2*1.8cm,癌组织累及周围纤维、脂肪组织;未见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周边甲状腺组织呈桥本甲状腺炎。辨证要点:阳虚——乏力,怕冷;气虚——气短,易汗出;血虚——腿麻,偶尔心慌、贫血;水肿;

西医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

中医诊断:石瘿

辨治:气血亏损,阳虚水泛

治法:温补气血,温阳利水

方药:薯蓣丸合五苓散

桔梗12g        杏仁12g        党参30g       白术30g    

桂枝15g        防风12g        柴胡9g         白芍30g

麦冬30g        大枣6g         泽泻15g        猪苓30g

葶苈子30g      浮小麦30g      牡蛎30g        炒麦芽15g

白蔹12g        茯苓30g        干姜9g         神曲15g

川芎12g        山药30g        当归30g        熟地30g

7,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2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11214

主诉: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效佳。术后颈部肿胀减轻一半,身觉轻快,眠改善,怕冷好转,口苦改善,大便干及腿麻症状基本消失。现症见:近两日自觉颈部紧张及不定时刺痛;仍有自汗出,活动后加重;稍有乏力,口干,稍有口苦;平卧时气短,颈部发紧时吞咽困难,眠一般,难以入睡,睡眠时间5-7小时;二便可,偶尔心慌、贫血。舌质淡白,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阳虚——乏力,怕冷;气虚——气短,易汗出;血虚——腿麻,偶尔心慌、贫血;水肿;

西医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

中医诊断:石瘿

辨治:气血亏损,阳虚水泛

治法:温补气血,温阳利水

方药:守上方加夏枯草30g   三棱15g   莪术15g30付。煎服法同上。

 

3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118

主诉: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30付,效佳,术后颈部肿胀稍减轻三分之二。体力增,乏力情况已不明显,每日可散步6000步。眠浅症状好转,睡眠时间未有增加。现症见:近两日觉腿困,肩膀活动受限;颈部紧张及不定时刺痛,发紧时吞咽困难;仍有自汗出,活动后加重;口干,稍有口苦;稍重体力运动后觉轻度气短。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体格检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颈部紧张及不定时刺痛

西医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双颈部淋巴结转移

中医诊断:石瘿

辨治:气血亏损,阳虚水泛

治法:温补气血,温阳利水

调整处方为:软坚消积汤合五苓散加减。

柴胡15g         夏枯草30g       路路通6g    丹参12g

红花10g         桃仁12g         泽兰15g     王不留行6g 

白芥子12g       海藻30g         牡蛎30g      蜈蚣6g 

僵蚕12g        鳖甲30g         桂枝15g       茯苓30g

猪苓30g        泽泻15g         白术15g       黄芩6g

30付。煎服法同上。

按语:

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颈部恶性肿瘤, 治疗首选手术治疗, 由于手术治疗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而颈部淋巴系统丰富, 但交通支少、变异小, 颈部清扫切断部分束支后, 通过其他分支代偿能力弱, 成为发生淋巴水肿的解剖基础。故在术后有相当比例病人会出现切口区水肿、强直、麻木、疼痛不适症状, 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与拔牙相同,拔牙后会觉得脸颊部有肿胀的感觉,经过几天才能消失。脖子上的皮肤比较松弛,组织不致密,一旦有水肿,可能就会显现的比较明显。大部分轻度的脖子的肿胀在几周或者几个月之后都可以消失。可如果早期未去除病因消除水肿, 高渗液长期刺激, 周围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 胶原蛋白沉积, 纤维化加重, 淋巴回流受阻加重, 水肿进一步加重且难以恢复, 后期更出现皮肤营养不良, 感染等促进瘢痕增生因素, 形成恶性循环。若从中医角度认识水肿的发病原因,其实早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其水肿的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

今患者水肿在脖颈,口干口苦为津液气化不利,不能上承与口面;大便干的原因一是患者本身气血津液虚少,二则便是肺与大肠相表里,饮入于胃,上归与脾,脾气不能很好的将津液上输于肺,肺气虚弱又不能很好的布散于周身与大肠所致。阳气虚则恶寒乏力,不能很好的固摄肌表则见动则汗出。气血不足,无以濡养心神则见心慌心悸。此外,血汗同源,大量的汗出也会导致贫血症状的进一步加剧。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脏主血脉,气血不足,则神魂不安,无以归位,故见眠差、入睡困难。

故首选薯蓣丸与五苓散合方补气养血,温阳利水。两方同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薯蓣丸由薯蓣,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大豆黄卷,甘草,人参,川芎,白芍,白术,麦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二十一位药组成,是书中难得一见的大方。虽然药味众多,但却可以看到很多方的影子,比如补气的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血的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温补脾胃的理中汤,人参,干姜,甘草。滋阴的麦冬等等,是个气血阴阳俱补的好方子,同时兼有驱散表邪的作用。正如书中原文所示——风气百疾,诸不足,薯蓣丸主之。五苓散证之病因原见于汗后或误治后诸症,其病机为表阳已虚,胃津已伤,水停心下,三焦水道受阻,而使湿或饮停于肌肉、心下、小肠、膀胱;而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小便不利,加重了三焦水道的阻滞。五苓散通过利小便而通调三焦、运化水液,调气布津从而明显的改善患者阳虚气化不利而导致的水肿。因此无论是颈部淋巴水肿、还是临床上常见的四肢水肿、脑水肿、腹水、胸水、都可以灵活加减使用。方中用白术、泽泻、茯苓可利皮水、肌水和心下水,猪苓直接作用于膀胱,利膀胱水;桂枝加强三焦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同时改善腠理功能,外散表邪,使肌部水肿通过三焦水道,从肌回流至心下、小肠、膀胱,通过尿液排出而消除水肿。

在之后的复诊中,郑玉玲教授分别针对患者颈部紧张及不定时刺痛少量加味夏枯草、三棱、莪术增软坚散结之力,但仍将扶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直至患者又服用一个月中药后,其乏力气血亏虚症状已经不明显时,才将处方调整为软坚消积汤与五苓散合方,使扶正祛邪并重,达到预防肿瘤复发的目的。

关键词:薯蓣丸,五苓散,甲状腺恶性肿瘤,双颈部淋巴结转移

 

老师评语:病案结合患者病情、临床症状、舌脉,辨为气血亏损,阳虚水泛,治以温补气血,温阳利水为治疗原则,选用五苓散合加减。理法方药基于中医理论、方剂配伍,中药的寒热温凉分析比较清晰。

指导老师:郑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