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丸加减治疗肺癌术后综合征
发布日期:2022-11-15 阅读量:1449
医案名称:薯蓣丸加减治疗肺癌术后综合征
医案归类:一般医案
患者姓名:张某某 性别: 女
患者出生日期: 1990年01月11日 婚姻状态:已婚
第1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4月05日
主诉:肺癌术后3年余
现病史:2018年9月患者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确诊为肺结节(2cm),2019年3月前往上海肺科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肺癌,行左下肺叶全切术,术后病理:(左下叶)浸润性腺癌,胸膜浸润:未见。神经浸润:未见。脉管内癌栓:未见。切缘:未见癌。后未行放化疗治疗。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现症见:胸闷、气短,怕冷,易感冒,冬季易干咳,腹部隐痛,自觉食物不消化,纳可,眠可,口干。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 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术后病理:(左下叶)浸润性腺癌(腺管型70%,微乳头型20%,贴壁型10%)。胸膜浸润:未见。神经浸润:未见。脉管内癌栓:未见。切缘:未见癌。
免疫组化结果:TTF-1(+),NapsinA(+),P40(-),CK5/6(-),CK7(+),PAX-8(-) , PD-L1 (22C3) (-).
2022-2-22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1.“左肺术后”改变。2.前上纵隔内软组织影,残余胸腺?较前大致相仿。3.双肺少许慢性炎症,较前相仿。4.右肺下叶结节影,血管异常?较前相仿,必要时结合平扫+多期增强检查。5.左侧胸膜增厚、左侧第3前肋形态不整,术后改变?较前相仿。
彩超示:左侧乳腺实性占位(BI-RADS 3级)。
辨证要点:患者因体检发现肺癌,遂即进行手术切除,因发现较早,分期较早,故未进行进一步放化疗。术后3年余,复查病情尚稳定,但目前存在胸闷、气短、怕冷、易感冒及消化不佳等不适,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不佳,故寻求中医治疗,辨证此属卫表不固,肺脾两虚,以健脾补肺、益气养血为治则,选方薯蓣丸加减。
中医诊断:肺积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肺腺癌术后
治则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养血
处方:薯蓣丸加减
山药30g 党参30g 白术12g 当归30g
熟地30g 白芍15g 茯苓30g 川芎12g
麦冬30g 防风12g 柴胡9g 白蔹12g
干姜3g 神曲15g 桔梗12g 杏仁12g
甘草6g 大枣3g 连翘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15g 莪术15g 浙贝15g
桂枝15g
7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第2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4月12日
主诉:肺癌术后3年余。
现病史:服上方效可,乏力减轻,胸闷气短改善。现症见:服药后第一天出现口苦,平素怕冷,近期易烦躁,脐周撑胀感,排卵期易腰酸,纳一般,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 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暂无。
辨证要点:薯蓣丸整体偏温,患者服药期间出现口苦、烦躁等热象,将方中温性的党参替换为西洋参,并去温热的干姜、大枣,另加黄芩6g,黄连3g,石菖蒲15g,微清体内之火。
中医诊断:肺积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肺腺癌术后
治则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养血
处方:薯蓣丸加减
山药30g 白术12g 当归30g 熟地30g
白芍15g 茯苓30g 川芎12g 杏仁12g
麦冬30g 防风12g 柴胡9g 白蔹12g
神曲15g 桔梗12g 甘草6g 浮海石30g
连翘30g 三棱15g 莪术15g 浙贝15g
石见穿15g 桂枝15g 西洋参15g 黄芩6g
黄连3g 石菖蒲15g
21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第3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5月03日
主诉:肺癌术后3年余
现病史:效平稳。现症见:易上火,(多发口腔溃疡)易感冒;平素怕冷;排卵期易腰酸;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 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暂无。
辨证要点:患者服药后整体平稳,仍存在上火等现象,体内热邪仍存,故加知母30g,牡丹皮12g,养阴泻热。
中医诊断:肺积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肺腺癌术后
治则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养血
处方:薯蓣丸加减
山药30g 白术12g 当归30g 熟地30g
白芍15g 茯苓30g 川芎12g 杏仁12g
麦冬30g 防风12g 柴胡9g 白蔹12g
神曲15g 桔梗12g 甘草6g 浮海石30g
知母30g 三棱15g 莪术15g 浙贝15g
石见穿15g 桂枝15g 牡丹皮15g 黄芩6g
黄连3g 石菖蒲15g
14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第4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5月24日
主诉:肺癌术后3年余
现病史:服上方14付,效平稳。现症见:月经前易上火(多发口腔溃疡)、易感冒;平素怕冷;经期时易腰酸;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 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暂无。
辨证要点:患者经前易上火,前方加黄连、黄芩,效果不佳,考虑非实火,乃为阴液不足之象,故加青蒿15g、地骨皮15g滋阴除热。
中医诊断:肺积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肺腺癌术后
治则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养血
处方:薯蓣丸加减
山药30g 白术12g 当归30g 熟地30g
白芍15g 茯苓30g 川芎12g 杏仁12g
麦冬30g 防风12g 柴胡9g 白蔹12g
神曲15g 桔梗12g 甘草6g 浮海石30g
知母30g 三棱15g 莪术15g 浙贝15g
石见穿15g 桂枝15g 牡丹皮15g 石菖蒲15g
青蒿15g 地骨皮15g
14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第5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6月07日
主诉:肺癌术后3年余
现病史:服上方效可,月经前易上火改善。现症见:纳差,胃胀;自感偶有气短;月经前偶有虚汗现象;眠可,二便调。近期易怒,容易激动。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 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暂无。
辨证要点:患者虚汗增多,加浮小麦30g、牡蛎30g益气固阴止汗,又加黄芩6g微清体内余热。
中医诊断:肺积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肺腺癌术后
治则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养血
处方:薯蓣丸加减
山药30g 白术12g 当归30g 熟地30g
白芍15g 茯苓30g 川芎12g 杏仁12g
麦冬30g 防风12g 柴胡9g 白蔹12g
神曲15g 桔梗12g 甘草6g 浮海石30g
知母30g 三棱15g 莪术15g 浙贝15g
石见穿15g 桂枝15g 牡丹皮15g 石菖蒲15g
青蒿15g 地骨皮15g 浮小麦30g 牡蛎30g
黄芩6g
30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第6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7月19日
主诉:肺癌术后3年余
现病史:服上方效可,气短,精神改善。现症见:纳可,饭后稍有胃胀;眠可;二便调;近期出现怕冷,余无明显不适。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 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暂无。
辨证要点:患者目前病情稳定,诸症渐轻,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用此方。
中医诊断:肺积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肺腺癌术后
治则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养血
处方:薯蓣丸加减
山药30g 白术12g 当归30g 熟地30g
白芍15g 茯苓30g 川芎12g 杏仁12g
麦冬30g 防风12g 柴胡9g 白蔹12g
神曲15g 桔梗12g 甘草6g 浮海石30g
知母30g 三棱15g 莪术15g 浙贝15g
石见穿15g 桂枝15g 牡丹皮15g 石菖蒲15g
青蒿15g 地骨皮15g 浮小麦30g 牡蛎30g
黄芩6g
30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按语:“肺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在古代中医典籍中,虽未出现“肺癌”的直接名称,但类似病症的论述散见于“肺积”“息贲”“痞瘀”“咳嗽”“咯血”“胸痛”“积聚”“癥瘕”等病的记载中,与肺癌中晚期患者胁下满、积块、气逆、喘咳、胸痛、咯血等主要症状相比多有重合。古籍中也有众多论述:《难经·论五脏积病》记载:“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如覆杯,气逆背痛久则喘咳”,《重订严氏济生方·癥瘕积聚门》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病因无外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是由外来邪毒、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气虚损是形成肿瘤的内在依据,邪毒外侵是形成肿瘤的外在条件,肺癌之为病,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从而乘虚入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患者体检发现肺癌,遂即进行切除,属于早期止损,但西医学认为早期肺癌手术即可实现根治目的,无需再多治疗,中医则不然,体内的大环境尚未改变,仅切除表观的肿瘤是无法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注重患者体质状态,辨证论治,改变紊乱的内环境才是真正的治本之法。本例患者术后已过3年,但仍存在胸闷、气短、怕冷、纳差等诸多不适,此乃肺脾不足,卫表不固之象,薯蓣丸具调理脾胃,益气养血之功,后天足则一身之气足,用来调治患者最为合适不过。
薯蓣丸首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由薯蓣、当归、桂枝、神曲、地黄、白蔹、人参、川芎、防风、大豆黄卷、甘草、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大枣组成。全方以山药为君,取其补虚羸、除寒热之意,在上滋源、在下补肾,方以薯蓣为名,旨在补五脏之虚劳羸瘦;《吴医汇讲》言:“仲景治虚劳,惟用甘药建立中气,以生血化精,遵‘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类经》言:“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方中重用甘草,与人参、白术、茯苓之甘药合用补中气;大枣补脾之阴精,干姜补脾之阳气,调和脾之阴阳,以达阴平阳秘之意;且以药食两用之干姜、大枣代替辛热之附子,力求甘温扶阳而不至于过燥伤阴;以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四味药使五脏平而血自复,加麦冬、阿胶取金水相生之意,肺金旺则肾水生,阴得水养,化源无穷;桂枝达太阳之风邪,柴胡和解少阳之枢机,防风散阳明之郁火,三药合用升邪散热,祛三阳之邪;苦杏仁疏导利气,助肺存津液;桔梗为阳中之阴,入肺经,上透开提气血;白蔹辛散甘缓,清郁热而散结滞,三药合用下气开郁;神曲健运中焦脾胃;诸药合用阴阳气血双补,寒热温凉并用,补散升降兼施,表里内外兼治,具有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疏风散邪等功效,乃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剂。患者前后服用3月余,症状明显好转,嘱其继续坚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