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郑玉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典型病案
典型病案

丁香透膈汤加减治疗胃癌术后呃逆

发布日期:2022-12-15   阅读量:1198

医案名称:丁香透膈汤加减治疗胃癌术后呃逆  

医案归类:经典医案

患者姓名:张某某                              性别: 男 

患者出生日期:1949年11月26日        婚姻状态:已婚

1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3月20日

主诉:确诊胃腺癌半年余,术后3月余

现病史:半年余前(2021-09)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部隐痛不适,于当地某医院查胃镜活检示:胃窦活检印戒细胞癌。于2021年10月就诊于省肿瘤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病理会诊咨询意见(会诊)(A202110769):(胃窦活检)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于2021.10.08开始行新辅助化疗6周期,方案为FLOT。新辅助化疗疗程结束后,于2021年12月17日行“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术后病理: 胃腺癌(A202110769)化疗后: (远端胃)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Lauren分型:弥漫型。脉管癌栓(+),未见肯定的神经侵犯。(上、下切缘)干净。(大网膜)未累及。(贲门旁淋巴结)0/4。(小弯侧淋巴结)1/17。(大弯侧淋巴结)0/6。术后行化疗2周期,方案为FLOT。第2次化疗期间患者因出现免疫力降低、肺部感染,停止后续化疗。现症见:食欲差,纳差,食后呃逆;乏力明显,夜间口干,无口苦,眠尚可,二便调。

既往史:糖尿病,具体不详。 

过敏史: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

辅助检查:查胃镜(郑州大桥医院,2021-9-19):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未见异常。胃窦:粘膜大弯见5*4cm片状不规则溃疡性病变,覆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皱襞中断。于溃疡处活检4块送病理。幽门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镜下诊断:食管粘膜未见异常,胃窦溃疡性质待查,癌待排。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 (郑州贝思科医学检验,病理号: 2115593): 胃窦活检:印戒细胞癌。

术后病理: 胃腺癌(A202110769)化疗后: (远端胃)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Lauren分型:弥漫型。部分细胞退变,间质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符合化疗后反应, 肿瘤消退分级: TRG2级。脉管癌栓(+),未见肯定的神经侵犯。(上、下切缘)干净。(大网膜)未累及。(贲门旁淋巴结)0/4。(小弯侧淋巴结)1/17。(大弯侧淋巴结)0/6。

免疫组化A/B/C/E :CK8/18 (-) D/N/K:CK8/18 (+)

辨证要点:患者因胃部不适就诊发现胃腺癌,病理分型为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较大,故西医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方式,对病情控制具有一定作用,但患者在化疗期间严重乏力,出现食欲较差,食后呃逆等消化道反应,阻碍治疗且降低生活质量,此时,中医干预,可减轻治疗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该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属胃气上逆,六腑以降为宜,治疗当降逆胃气,此外,胃中癌肿,其成因总不离痰湿积聚,故以除湿化痰、降气止呃为治则,选方丁香透膈汤加减。

中医诊断:胃积痰湿积聚,胃气上逆

西医诊断:胃腺癌术后化疗后

治则治法:除湿化痰,降气止呃

处方:丁香透膈汤加减

丁香6g      藿香12g       木香6g         沉香3g

厚朴15g     砂仁15g       白豆蔻15g      草果9g

茯苓30g     茴香6g        陈皮15g        青皮12g

醋香附12g  炒麦芽15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白术12g    肉豆蔻15g      炙甘草6g

15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2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04月24日

主诉:胃腺癌术后4月余

现病史:服上方效显,整体症状均有改善,呃逆改善,食欲好转,乏力改善。现症见:食后偶尔呃逆;大便不爽,日1行,味臭,矢气多,小便调,眠尚可。余无明显不适。

既往史:糖尿病史,具体不详。

过敏史:暂无。 

体格检查: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

辅助检查:暂无

辨证要点:患者服上方效可,整体症状均有改善,上方加藤梨根15g,增强本方散结之力,余守方不变。

中医诊断:胃积痰湿积聚,胃气上逆

西医诊断:胃腺癌术后化疗后

治则治法:除湿化痰,降气止呃

处方:丁香透膈汤加减

丁香6g       藿香12g       木香6g         沉香3g

厚朴15g      砂仁15g      白豆蔻15g       草果9g

茯苓30g      茴香6g        陈皮15g        青皮12g

醋香附12g    炒麦芽15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白术12g      肉豆蔻15g     炙甘草6g      藤梨根15g

30剂,水煎服,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1剂。

按语:中医学将胃癌归于“胃脘痛”“胃反”“噎膈”“积聚”等范畴,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交互夹杂所致,正如《黄帝内经》对疾病的病因归为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中医对于胃癌的病机分析各家侧重不一,包括脏腑气虚、阴虚津亏、阳不化气、癌毒留滞、痰湿气滞、热毒血瘀等,但均可归属于“正虚”和“邪实”两方面,正虚包括五脏六腑之气、血、阴、阳等虚损状态,是肿瘤发病的基础。邪实包含痰湿、水饮、瘀血、邪毒以及药物之毒等,胃阳明燥土之腑,赖阴液滋润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喜润恶燥,但过犹不及,积多则成湿聚痰,积于胃腑,以成癌肿。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与其他肿瘤患者相比,肿瘤原发病灶在胃,胃癌患者的脾胃腐熟水谷、运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弱,营养物质吸收较少,阳气不足,不能调控阴精成形,阴精不断异常积聚成瘤,胃癌早期阳气尚足,实证居多,且常伴有食欲减退、胃脘部不适等非典型性表现,不易令人察觉,随着肿瘤进展,正气耗伤不断,脾胃功能受损加重,虚证较多,待发现时已到“阳化气”不及的晚期,常伴有纳呆、腹胀、便溏、乏力等表现。本例患者主要以纳差、呃逆不适症状就诊,以胃气上逆为标,胃中痰湿积聚为病之本,此时患者整体状况尚可,当标本同治,选方丁香透膈汤。

丁香透膈汤出自《医学入门》卷八。原文主治脾胃不和。痰逆恶心呕吐,饮食不进,十膈五噎,痞塞不通。药味虽多而不杂,方中丁香,半夏、沉香、蕾香行气降逆,温中散寒,为君药。厚朴、草果、砂仁、肉豆蔻、白豆蔻、燥湿理气;木香、香附、青皮、陈皮行气散满,合为臣药。白术、党参、大枣健脾和中;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行气、燥湿、降逆、补脾、和胃之功。二诊患者胃部症状明显减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纳食好转后患者乏力减轻,整体状况明显好转,又于方中加入藤梨根一药,增强抗癌散结之力,嘱患者化疗期间一直服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