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治疗肺鳞状细胞癌验案
发布日期:2023-03-15 阅读量:641
医案名称:阳和汤治疗肺鳞状细胞癌验案
医案归类: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候某 性别:男
患者出生日期:1976年9月 婚姻状态:已婚
第1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4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临颍县发现左肺占位,后于省肿瘤医院确诊并行手术,病理报告:(左肺下叶)鳞癌。免疫组化:P40+,TTF-1-,NapsinA-,Ki-67+70%,CK7-,SyN-。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3项):肿瘤标志物NSE:1735ng mL;肿瘤标志物CYFRA211:3.91ng ml;病理会诊咨询意见书(会诊):(左肺下叶)非小细胞癌。TTF-1,NapsinA,Ki-67,CK7 SyN协诊。2022-1-03CT印象:1、“左肺鳞癌全切术后”改变,左侧液气胸,较前减少。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明显,右侧胸腔积液消失。3、右肺中叶新发磨玻璃密度结节消失。右肺少许炎性改变,较前范围略大。4、纵隔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4、心包少量积液,较前减少。5、右肱骨头低密度影伴边缘硬化,胸骨柄局部低密度影,考虑良性,较前相仿。6、肝S7血管瘤?较前相仿。7、腹膜后散在小淋巴结。8、胆囊炎。头部转移(未见检查单),行精准放疗。患者治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纳武利尤单抗。现症见:患者消化能力较差,食欲可,口臭,偶尔咳嗽,气管发痒,无痰;刀口天阴时发紧,平素怕冷,乏力,易汗出;二便正常,睡眠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暂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病理报告:(左肺下叶)鳞癌。免疫组化:P40+,TTF-1-,NapsinA-,Ki-67+70%,CK7-,SyN-。,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3项):肿瘤标志物NSE:1735ng mL;肿瘤标志物CYFRA211:3.91ng ml;病理会诊咨询意见书(会诊):(左肺下叶)非小细胞癌。TTF-1,NapsinA,Ki-67,CK7 SyN协诊。2022-1-03CT印象:1、“左肺鳞癌全切术后”改变,左侧液气胸,较前减少。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明显,右侧胸腔积液消失。3、右肺中叶新发磨玻璃密度结节消失。右肺少许炎性改变,较前范围略大。4、纵隔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4、心包少量积液,较前减少。5、右肱骨头低密度影伴边缘硬化,胸骨柄局部低密度影,考虑良性,较前相仿。6、肝S7血管瘤?较前相仿。7、腹膜后散在小淋巴结。8、胆囊炎。
辨证要点:乏力,易汗出,消化能力差,平素恶寒,刀口天阴时发紧;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15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第2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6月7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效可,口臭略有改善,乏力,恶寒好转,纳增。现症见:吸入凉气会引发咳嗽;患者仍消化能力较差,食欲可,仍有略微口臭,服上方后自感胃肠蠕动,矢气增多;大便不成型,一天一次,小便可;眠一般,易醒(2点左右,醒后大约一小时左右入睡),一晚入睡时间6小时左右 ;右侧大腿外侧,右侧颈部酸疼;仍易出虚汗,稍畏寒。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暂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要点:消化能力差,大便不成形,易出虚汗,稍畏寒,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牡蛎30g
30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第3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7月19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效可,乏力,纳差改善。患者于2022年7月6日至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MRI提示:原右额叶转移瘤,基本消失;其余较前相仿;CT示:1、 “左肺鳞癌术后”改变;左侧胸腔积液,较前稍减少。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相仿;右侧胸膜稍增厚,较前相仿。3、右肺上叶散在小结节,较前相仿,随诊。4、纵隔、双侧锁骨上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心包少量积液,较前稍多。5、右肱骨头低密度影伴边缘硬化,胸骨柄局部低密度影,考虑良性,较前相仿;左侧部分肋骨骨皮质增厚,较前相仿。6、肝S7血管瘤?较前大致相仿;肝左外叶小囊肿?较前相仿,请结合超声。7、腹膜后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8、腹膜局部稍增厚,较前相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75.5;肿瘤标志物NES 21.03;现症见:吸入凉气会引发咳嗽,仍有畏寒,轻微乏力,头晕,血压低(97/64mmHg),偶有心慌;纳可,眠一般,易醒(2点左右,醒后大约一小时左右入睡),一晚入睡时间6小时左右;大便仍不成形,一天一次,小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要点:消化能力差,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牡蛎30g 桂枝15g 猪苓30g 黄芪30g
30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第4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8月09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180付,效可,自觉乏力、右腿外侧及右颈部酸疼感以及入睡困难症状缓解,畏寒减轻,头晕,心慌症状消失。2022-12-7患者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腹部增强CT示:(与2022.7.6片相比)1.“左肺鳞癌术后”改变,左侧胸腔积液,较前相仿。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相仿。右侧胸膜稍增厚,较前相仿。3.右肺上叶微小结节,较前相仿。4.纵隔、双侧锁骨上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5.心包少量积液,较前相仿。6.考虑肝S7血管瘤,较前相仿。肝左外叶小囊肿?较前相仿。7.腹膜后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8.腹膜局部稍增厚,较前相仿。9.左侧肾上腺稍增粗,较前相仿。现症见:偶有咳嗽,遇冷加重;稍乏力,纳一般,面黄,食量较前减少;右侧大腿外侧,右侧颈部仍有酸疼感;眠一般,仍有入睡困难;晨起口苦;二便可。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要点:偶有咳嗽,遇冷加重;稍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牡蛎30g 桂枝15g 猪苓30g 黄芪30g
30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按语:目前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均居于首位。肺癌的西医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放疗与化疗,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迅猛发展,但靶向与免疫治疗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中医古籍中并无肺癌这一病名,根据《素问·奇病论篇》中“病肋下满,气逆,……病名曰息积”及《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所载,可将其归为“肺积”“息贲”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阳化气,阴成形”,这是对人体阴阳作用的高度概括,不仅阐述了阴阳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指出了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恶性肿瘤便为其中之一。张景岳在《类经·二卷·阴阳类》中也曾对此做出解释:“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的气化,通过阳气的蒸化运动将有形化为无形;阴主静而凝,可促进万物的成形。研究表明,体质与肿瘤息息相关,肿瘤患者的体质以虚弱、失调为主,尤其是在气虚质、阳虚质等体质类型上肿瘤发病率较高。阳气虚衰则阳化气功能失调,机体气化运动无力,导致本该气化的物质凝聚成形,积于体内,成为有形之邪。又因“阳虚则寒”,有形之邪多转变为寒湿、寒痰等寒邪凝滞类病理因素,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随着阳气亏虚日久,阴寒之邪逐渐增多,积于肺内,固定不移,故生肿瘤。《临证指南医案》曰:“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阐明了阳虚寒凝与肺癌关系密切的重要原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治疗阳虚类疾病的总纲,亦可适用于阳虚寒凝类肿瘤的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若没有阳气,则会失去温煦、气化的功能,体内多余物质聚集不化,终成积聚。因此,温阳散寒当属治疗肺癌的核心思想,阳气充盛则寒凝自散、积聚自化。温阳即为固本,固本即为补肾,“肺为肾之母”,所以,面对因“母代子过,子病及母”而致的肺癌时,温阳固本补肾应为其根本大法。郑老师在运用温阳散寒治法治疗老年肺癌时,常以阳和汤为首选方剂。“阳和汤”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生甘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骨槽风、流注阴疽……一切阴凝等证”。其功效是:温阳通脉,散寒通滞化痰。其中熟地温补营血,益精填髓,鹿角胶温肾阳,生精血,借血肉有情之品助熟地养血,二药合用为君药补精血助肾阳,寒凝痰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炮姜炭性热温中,破阴通阳:肉桂性辛热,入血分,能温阳散寒,通经脉,一药合为臣药: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辛温,温化寒痰,可达皮里膜外,驱皮里膜外之痰,二药共为佐药;生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本方,用肉桂温阳与熟地补血药物同用,可使补而不滞,温阳不伤正。麻黄与熟地并用,一无腻膈之弊,一无发表之功。阳和汤全方温阳散寒、通脉化痰,对阴盛寒湿,顽痰结聚的病人服之,尤如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则阴霾自散,正切中病机。有研究证明,阳和汤可能通过调控EFGR-PI3K-Akt/MAPK/NF-κB/STAT/TNF等多级交叉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方面发挥其抗NSCLC作用。
患者系中老年患者,肺癌诊断明确,肺癌患者大多阳气亏虚,阳虚则“阳化气”不足,故致“阴成形”加剧,阴寒之邪凝聚肺内,最终发为肺癌。结合患者乏力,易汗出,消化能力差,平素畏寒肢冷,苔白腻,脉沉细等特点,辨证为阳虚寒凝,初诊以阳和汤合加减。阳和汤组成中既有温补之品,亦有宣散之品,共奏温阳散寒、散寒通滞之效,患者年四十余,整体状况可,正气尚能抗邪,遂予以夏枯草、海石、石见穿、三棱、莪术、皂角刺等增强消瘤散结之力,另予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消食和胃,健运中焦,以助正气恢复;二诊时患者乏力,畏寒均有所好转,纳食增加,但仍汗出较多,且眠差易醒,遂加牡蛎以收涩止汗,镇静安神,一举两得;三诊患者诸症状持续减轻,但大便仍不成形,予桂枝,黄芪以增强益气温阳之功,予猪苓利水渗湿,利小便以实大便;四诊时睡眠,畏寒均明显缓解,且大便情况较前改善,CT检查结果提示病情稳定,近期随访时患者目前状态佳,精神可,对生活和治疗充满信心!
郑玉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医案整理
———————————————————————————————————————医案名称:阳和汤治疗肺鳞状细胞癌验案
医案归类: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候某 性别:男
患者出生日期:1976年9月 婚姻状态:已婚
第1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4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临颍县发现左肺占位,后于省肿瘤医院确诊并行手术,病理报告:(左肺下叶)鳞癌。免疫组化:P40+,TTF-1-,NapsinA-,Ki-67+70%,CK7-,SyN-。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3项):肿瘤标志物NSE:1735ng mL;肿瘤标志物CYFRA211:3.91ng ml;病理会诊咨询意见书(会诊):(左肺下叶)非小细胞癌。TTF-1,NapsinA,Ki-67,CK7 SyN协诊。2022-1-03CT印象:1、“左肺鳞癌全切术后”改变,左侧液气胸,较前减少。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明显,右侧胸腔积液消失。3、右肺中叶新发磨玻璃密度结节消失。右肺少许炎性改变,较前范围略大。4、纵隔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4、心包少量积液,较前减少。5、右肱骨头低密度影伴边缘硬化,胸骨柄局部低密度影,考虑良性,较前相仿。6、肝S7血管瘤?较前相仿。7、腹膜后散在小淋巴结。8、胆囊炎。头部转移(未见检查单),行精准放疗。患者治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纳武利尤单抗。现症见:患者消化能力较差,食欲可,口臭,偶尔咳嗽,气管发痒,无痰;刀口天阴时发紧,平素怕冷,乏力,易汗出;二便正常,睡眠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暂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病理报告:(左肺下叶)鳞癌。免疫组化:P40+,TTF-1-,NapsinA-,Ki-67+70%,CK7-,SyN-。,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3项):肿瘤标志物NSE:1735ng mL;肿瘤标志物CYFRA211:3.91ng ml;病理会诊咨询意见书(会诊):(左肺下叶)非小细胞癌。TTF-1,NapsinA,Ki-67,CK7 SyN协诊。2022-1-03CT印象:1、“左肺鳞癌全切术后”改变,左侧液气胸,较前减少。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明显,右侧胸腔积液消失。3、右肺中叶新发磨玻璃密度结节消失。右肺少许炎性改变,较前范围略大。4、纵隔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4、心包少量积液,较前减少。5、右肱骨头低密度影伴边缘硬化,胸骨柄局部低密度影,考虑良性,较前相仿。6、肝S7血管瘤?较前相仿。7、腹膜后散在小淋巴结。8、胆囊炎。
辨证要点:乏力,易汗出,消化能力差,平素恶寒,刀口天阴时发紧;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15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第2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6月7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效可,口臭略有改善,乏力,恶寒好转,纳增。现症见:吸入凉气会引发咳嗽;患者仍消化能力较差,食欲可,仍有略微口臭,服上方后自感胃肠蠕动,矢气增多;大便不成型,一天一次,小便可;眠一般,易醒(2点左右,醒后大约一小时左右入睡),一晚入睡时间6小时左右 ;右侧大腿外侧,右侧颈部酸疼;仍易出虚汗,稍畏寒。既往史:暂无
过敏史:暂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要点:消化能力差,大便不成形,易出虚汗,稍畏寒,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牡蛎30g
30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第3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7月19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效可,乏力,纳差改善。患者于2022年7月6日至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MRI提示:原右额叶转移瘤,基本消失;其余较前相仿;CT示:1、 “左肺鳞癌术后”改变;左侧胸腔积液,较前稍减少。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相仿;右侧胸膜稍增厚,较前相仿。3、右肺上叶散在小结节,较前相仿,随诊。4、纵隔、双侧锁骨上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心包少量积液,较前稍多。5、右肱骨头低密度影伴边缘硬化,胸骨柄局部低密度影,考虑良性,较前相仿;左侧部分肋骨骨皮质增厚,较前相仿。6、肝S7血管瘤?较前大致相仿;肝左外叶小囊肿?较前相仿,请结合超声。7、腹膜后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8、腹膜局部稍增厚,较前相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75.5;肿瘤标志物NES 21.03;现症见:吸入凉气会引发咳嗽,仍有畏寒,轻微乏力,头晕,血压低(97/64mmHg),偶有心慌;纳可,眠一般,易醒(2点左右,醒后大约一小时左右入睡),一晚入睡时间6小时左右;大便仍不成形,一天一次,小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要点:消化能力差,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牡蛎30g 桂枝15g 猪苓30g 黄芪30g
30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第4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2年8月09日
主诉:肺鳞癌术后
现病史:服上方180付,效可,自觉乏力、右腿外侧及右颈部酸疼感以及入睡困难症状缓解,畏寒减轻,头晕,心慌症状消失。2022-12-7患者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腹部增强CT示:(与2022.7.6片相比)1.“左肺鳞癌术后”改变,左侧胸腔积液,较前相仿。2.左侧胸膜增厚,较前相仿。右侧胸膜稍增厚,较前相仿。3.右肺上叶微小结节,较前相仿。4.纵隔、双侧锁骨上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5.心包少量积液,较前相仿。6.考虑肝S7血管瘤,较前相仿。肝左外叶小囊肿?较前相仿。7.腹膜后散在淋巴结,较前相仿。8.腹膜局部稍增厚,较前相仿。9.左侧肾上腺稍增粗,较前相仿。现症见:偶有咳嗽,遇冷加重;稍乏力,纳一般,面黄,食量较前减少;右侧大腿外侧,右侧颈部仍有酸疼感;眠一般,仍有入睡困难;晨起口苦;二便可。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要点:偶有咳嗽,遇冷加重;稍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肺岩辨证:阳虚寒凝
治则治法: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阳和汤
蜜麻黄6g 肉桂9g 炮姜6g 白芥子15g
甘草6g 熟地30g 鹿角胶12g 夏枯草30g
浮海石30g 石见穿15g 三棱30g 莪术30g
皂角刺30g 石菖蒲30g 姜半夏15g 党参30g
太子参30g 炒山楂15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牡蛎30g 桂枝15g 猪苓30g 黄芪30g
30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按语:目前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均居于首位。肺癌的西医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放疗与化疗,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迅猛发展,但靶向与免疫治疗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中医古籍中并无肺癌这一病名,根据《素问·奇病论篇》中“病肋下满,气逆,……病名曰息积”及《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所载,可将其归为“肺积”“息贲”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阳化气,阴成形”,这是对人体阴阳作用的高度概括,不仅阐述了阴阳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指出了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恶性肿瘤便为其中之一。张景岳在《类经·二卷·阴阳类》中也曾对此做出解释:“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的气化,通过阳气的蒸化运动将有形化为无形;阴主静而凝,可促进万物的成形。研究表明,体质与肿瘤息息相关,肿瘤患者的体质以虚弱、失调为主,尤其是在气虚质、阳虚质等体质类型上肿瘤发病率较高。阳气虚衰则阳化气功能失调,机体气化运动无力,导致本该气化的物质凝聚成形,积于体内,成为有形之邪。又因“阳虚则寒”,有形之邪多转变为寒湿、寒痰等寒邪凝滞类病理因素,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随着阳气亏虚日久,阴寒之邪逐渐增多,积于肺内,固定不移,故生肿瘤。《临证指南医案》曰:“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阐明了阳虚寒凝与肺癌关系密切的重要原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治疗阳虚类疾病的总纲,亦可适用于阳虚寒凝类肿瘤的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若没有阳气,则会失去温煦、气化的功能,体内多余物质聚集不化,终成积聚。因此,温阳散寒当属治疗肺癌的核心思想,阳气充盛则寒凝自散、积聚自化。温阳即为固本,固本即为补肾,“肺为肾之母”,所以,面对因“母代子过,子病及母”而致的肺癌时,温阳固本补肾应为其根本大法。郑老师在运用温阳散寒治法治疗老年肺癌时,常以阳和汤为首选方剂。“阳和汤”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生甘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骨槽风、流注阴疽……一切阴凝等证”。其功效是:温阳通脉,散寒通滞化痰。其中熟地温补营血,益精填髓,鹿角胶温肾阳,生精血,借血肉有情之品助熟地养血,二药合用为君药补精血助肾阳,寒凝痰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炮姜炭性热温中,破阴通阳:肉桂性辛热,入血分,能温阳散寒,通经脉,一药合为臣药: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辛温,温化寒痰,可达皮里膜外,驱皮里膜外之痰,二药共为佐药;生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本方,用肉桂温阳与熟地补血药物同用,可使补而不滞,温阳不伤正。麻黄与熟地并用,一无腻膈之弊,一无发表之功。阳和汤全方温阳散寒、通脉化痰,对阴盛寒湿,顽痰结聚的病人服之,尤如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则阴霾自散,正切中病机。有研究证明,阳和汤可能通过调控EFGR-PI3K-Akt/MAPK/NF-κB/STAT/TNF等多级交叉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方面发挥其抗NSCLC作用。
患者系中老年患者,肺癌诊断明确,肺癌患者大多阳气亏虚,阳虚则“阳化气”不足,故致“阴成形”加剧,阴寒之邪凝聚肺内,最终发为肺癌。结合患者乏力,易汗出,消化能力差,平素畏寒肢冷,苔白腻,脉沉细等特点,辨证为阳虚寒凝,初诊以阳和汤合加减。阳和汤组成中既有温补之品,亦有宣散之品,共奏温阳散寒、散寒通滞之效,患者年四十余,整体状况可,正气尚能抗邪,遂予以夏枯草、海石、石见穿、三棱、莪术、皂角刺等增强消瘤散结之力,另予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消食和胃,健运中焦,以助正气恢复;二诊时患者乏力,畏寒均有所好转,纳食增加,但仍汗出较多,且眠差易醒,遂加牡蛎以收涩止汗,镇静安神,一举两得;三诊患者诸症状持续减轻,但大便仍不成形,予桂枝,黄芪以增强益气温阳之功,予猪苓利水渗湿,利小便以实大便;四诊时睡眠,畏寒均明显缓解,且大便情况较前改善,CT检查结果提示病情稳定,近期随访时患者目前状态佳,精神可,对生活和治疗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