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合甘露消毒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案
发布日期:2024-04-15 阅读量:372
医案名称:右归丸合甘露消毒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案
医案归类: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马某 性别:男
患者出生日期:1947年11月18日 婚姻状态:已婚
第1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4年4月8日
主诉: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月余
现病史:患者因无明显诱因乏力1年余,于2023年2月至南阳医专一附院就诊,查胸部CT示:双肺炎症。肺功能: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于2023年11月再次出现乏力,伴胸痛、呃逆等症,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查胸部CT示:右侧胸膜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75×109/L,红细胞计数1.17×109/L,血红蛋白44.0g/L,血小板计数 9×109/L;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尚活跃;粒系异常增生占74.0%,原粒占6.5%,中粒比值增高,部分中性分叶核浆内可见颗粒;红系减低占8.0%,成熟红细胞无明显形态异常;淋巴细胞占13%,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单个散在少见;未见血液寄生虫。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23年11月11日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再次行骨髓穿刺,并行血液病(流式细胞术)检测,最终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排除相关禁忌后行“阿扎胞苷”方案化疗3次。2024年2月至今反复高热,予退热、抗炎、增强免疫治疗,但效一般,热势未得到控制。现症见(代):重度乏力,胸闷,气短,怕冷;反复高热,每日午后发热,热峰39.8℃,予布洛芬可退热;纳一般,食欲差,口干,口苦;眠可;大便稀,1次/日,小便可。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疾病史。
过敏史:无食物过敏,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弱。
辅助检查:骨髓穿刺检查:1.髓小粒(+),脂肪滴(-);2.骨髓增生活跃,粒:红=11.16:1;3.粒系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占3.2%,早幼粒细胞占3.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值减低,余阶段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偶见双杆状核粒细胞;4.红系增生减低,中晚幼红细胞比值减低,幼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红蛋白充盈欠佳;5.淋巴细胞比值减低,形态正常;6.巨核细胞>200个/片,分类50个见表,血小板少见;7.骨髓组织增生较活跃,粒系细胞比例增高,红系少见,髓系幼稚细胞增多伴巨核细胞发育异常,倾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病(流式细胞术)检测:1.原幼细胞(B门)占4.1%,比例增高,高表达CD117、CD13、CD38、CD33、HLA-DR、CD123,少量表达CD7、cMP0,其它分化抗原和胞浆抗原均不表达,提示为异常早期髓系细胞;2.粒细胞占78.8%,比例增高,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大致正常,大部分粒细胞SSC减小,提示为粒细胞浆中颗粒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明确。
辨证要点:血液病类患者大多数均伴有乏力症状,因此在中医上多属“虚劳”范畴,虚劳一病多涉及肺脾肾等多脏腑,但究其根本病位在肾,因此应以补肾益气为主要治则,肾气充则身力增,另外患者有怕冷、便溏之症,考虑属肾阳亏虚,因此选用右归丸补肾助阳。患者另一主要症状为发热,表现为午后发热,结合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之象,此乃湿热发热典型特点,因此应清热利湿,首选甘露消毒丹。
中医诊断:内科癌病,虚劳,内伤发热 肾阳亏虚,湿热内蕴证。
西医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则治法:补肾助阳,清热利湿。
处方:右归丸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制附子12g 肉桂9g 山茱萸12g 杜仲15g
熟地15g 山药30g 枸杞子15g 菟丝子30g
当归30g 鹿角胶12g 薄荷9g 黄芩12g
连翘30g 射干15g 藿香30g 白豆蔻15g
滑石15g 木通12g 茵陈30g 浙贝30g
石菖蒲30g 青蒿30g 地骨皮30g 柴胡30g
炒神曲30g 炒麦芽30g 炒山楂15g
15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第2次就诊
就诊日期:2024年4月15日
主诉: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月余。
现病史:服上方7服,效可,乏力、口干口苦、大便改善,发热次数较前明显减少。2024年4月15日至郑大一附院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0.16↓,红细胞计数2.44↓,血红蛋白72↓,血小板计数31↓。现症见(家属代述):乏力,胸闷气短,口干口苦;纳一般,饭后反酸;反复高热(但高热次数明显减少,4天未发热);眠可;大便日1次,质可,小便可。
既往史:无特殊。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弱。
辨证要点:患者乏力、口干口苦、大便改善,发热次数较前明显减少,效不更方,守原方不变。
中医诊断:内科癌病,虚劳,内伤发热 肾阳亏虚,湿热内蕴证。
西医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则治法:补肾助阳,清热利湿。
处方:右归丸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制附子12g 肉桂9g 山茱萸12g 杜仲15g
熟地15g 山药30g 枸杞子15g 菟丝子30g
当归30g 鹿角胶12g 薄荷9g 黄芩12g
连翘30g 射干15g 藿香30g 白豆蔻15g
滑石15g 木通12g 茵陈30g 浙贝30g
石菖蒲30g 青蒿30g 地骨皮30g 柴胡30g
炒神曲30g 炒麦芽30g 炒山楂15g
15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混合后分2次服,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每日一剂。
按语:此患者病程延绵,初起时以肺炎、胸膜炎诊治,疗效差,经多方辗转、多次检查最终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病类患者大多数均伴有乏力症状,在中医上多属“虚劳”范畴。虚劳一病,多因禀赋素弱、先天不足,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或因失治误治、损伤精气,致使脏腑亏虚,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病变涉及肺脾肾等多脏腑,但究其根本病位在肾,因此应以补肾益气为主要治则,另外患者有怕冷、便溏之症,考虑属肾阳亏虚,因此选用右归丸补肾助阳。此外,患者另一主要症状为发热,表现为午后发热,结合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之象,此乃内伤发热中的湿热发热,因此应清热利湿,首选甘露消毒丹。同时选用右归丸和甘露消毒丹,一方面,右归丸不仅起到补肾助阳的作用,亦有“甘温除热”之意;另一方面,甘露消毒丹起到清热除湿之功,两方合用,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可起到良好疗效。
右归丸在原书主治“元阳不足,先天禀衰,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或“阳衰无子”等证。本方主治诸证,虽有病起中焦或下焦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但其总的病因病机,仍如原书所说:“元阳不足”。故本方立法“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培补肾中元阳,必须“阴中求阳”,即在培补肾阳中配伍滋阴填精之品,方可具有培补元阳之效。方中桂、附加血肉有情的鹿角胶,均属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设;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伍,共具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本方组成,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三泻”(茯苓、泽泻、丹皮),增加鹿角胶、菟丝子、社仲、杞子而成,加强补益肾中阴阳的作用,减少用“泻”妨补之力,以使药效更能专功于补。
甘露消毒丹原为治疗湿温时疫之主方,用于治疗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流传至今,凡以湿热发热为主症者皆可用之。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为君,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伍,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臣以白豆蔻、石菖蒲、藿香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助君药祛湿之力。连翘、薄荷、射干、贝母清热解毒,透邪散结,消肿利咽,助君药解毒之功;木通清热通淋,助君药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俱为佐药。此方苦寒芳化渗利同用,上解中化下利并行;诸药共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故可令弥漫三焦之湿热毒邪俱除。二诊时患者发热频率明显降低,证明用药妥当,这也说明中医在内伤发热、不明原因发热方面有良好疗效,坚持用药患者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