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临床科室
坐诊时间
医院地址
互联网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党建群团医德医风
在线预约

预约挂号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2012年10月1日至11月27号医德医风纪实

发布日期 2012-11-28字号调整
手机阅读文本

  一、2012年10月1日至11月27号表扬信信息:
  2012年9月27日,河南省机械厅患者家属李长有等表扬肺病科杜宝荣主任、主治医师李宁大夫不辞辛苦的治疗,认真细致的制定治疗方案,再加上护士长杨艳明带领下的刘茹、罗一丁等护士的精心护理,使患者感到了家一样的温馨和温暖。
  二、2012年第二季度工休座谈会表扬信息:
  1.肛肠一区患者代表说:主任和护士长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2. 脑病二区患者代表说:马云枝主任医术高明,护士董丹丹、毛洁护理工作好,负责任,得到了患者的信任。
  3.急诊科患者王浩表示:感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厚德精业,创新服务,涌现出了郑若昆、张建立、赵明理、王国强、陈欣、王楠、郭瑞、马长青等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这些人员是中医一附院的骄傲,急诊科护士和护士长关心患者,拒绝吃请,是全院的楷模。
  4.肾病区患者代表说:主任亲自把脉问诊,治疗及时,护士长和各位护士护理到位,她们热情服务让我满意,总之我感到肾病科环境好,服务好,态度好。
  5. 乳腺病科患者张倩表示:乳腺科的大夫无论医德还是医术都很棒!程大夫、王大夫、巴大夫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对患者  关心很到位,无私奉献,让患者到咱们乳腺科看病都很安心,对病情判断十分准确、精确,对病人的心理安慰很到位,是医院的典范,另外乳腺科的护士们个个都很细心,对病人关怀无微不至,都有一颗水晶般的心!护士们无论多苦多累都尽量满足病人们的需求,值得赞扬!
  6.肾病科患者葛雨琴说:我是肾病科的一名患者,来这里住院期间肾病科的张翥主任、彭贵军大夫视病人如亲人,详细了解病情,亲自把脉问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我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她们的高尚医德和精湛的技术,深深感动我,我对医生非常信任,对治疗疾病也增加了信心,同时肾病科的郭护士长、张丽君老师及各位护理人员,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护士定期更换被单床罩,在输液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做到随叫随到,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也给我精心的治疗和周到的服务,我向他们表示由衷地感谢和深深的致意。总之,肾病科是医风好、医德好、医术好、服务好、环境好。
  7.皮肤科患者周新建说:我因为皮肤病重住进医院,我的主治大夫王刚通过一系列治疗使我的病情有所好转,王刚大夫精心的治疗和护士们的关怀,我非常满意。希望以后他们继续努力。
  10.康复中心患者张瑕说:在康复科住院期间,郭建是我的主治医生,他总是根据我的自身病情来调整我的治疗方法,使我的身体康复的很快,还有咱们的白衣天使,她们待我像亲人一样,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像王晓丹、刘雁、王静、鲍颂扬、葛贝贝、兰晓燕,还有我们的PT老师宋朝,我的理疗老师朱琳。我现在的身体已经康复,能自由自在的活动,我真的很感谢中医一附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在这里住院让我有家的感觉。
  三、2012年7月1日至11月27日医务人员拒收红包信息:
  2012年7月9日,肛肠二区周艳阳大夫拒收红包500元,由护士长张靖退还病人。
  2012年7月19日,血液肿瘤科主任高萍拒收患者邵伟林500元红包,已由护士长祁薇给患者交成住院费。
  2012年8月3日,脑病三区关云祥大夫拒收患者张建华100元感谢费,已由护士长退还给病人。
  2012年11月7日,ICU毛峥嵘主任拒收红包2000元(物品折合1000元、购物卡1000元),已由靳闽生转交给患者家属。
  周围血管科2012年医德感人事迹(2012年10月搜集)
  1、吴建萍大夫上交手术患者的红包1500元,由护士长代交为住院押金交由患者。
  2、邱文淼大夫上交患者红包500元,由护士长代交为住院押金交由患者。
  3、周涛主任上交患者的红包1000元,由护士长代交为住院押金交由患者。
  4、马海涛大夫和崔晓宁护士长替患者垫住院费1000元救急用。
  四、2012年从部分科室搜集来的医德感人事迹材料:
  弘扬医德医风,谱写和谐乐章
  国医堂
  古人云: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唐朝药王孙思邈也曾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些说到的都是大家很关心的医德医风问题。医德是医护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而医风,也就是医德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医护行业里应该有的良好的行业风气。在我院国医堂里那些年过古稀的专家们都是已行医近半个世纪的老医生,高尚的医德、纯洁的医风,在他们身上一一显现。
  “医生,还能加个号吗?我们是外地的病人,天不亮就坐车赶来看病,到这里已经太晚,耽误了正常挂号就诊的时间,但又特别想请仝士颖老医生给看看这多年未愈的骨关节炎。”病人焦急的言辞,哀求的口吻。“今天太晚了已经给很多病人补了号,就诊病人太多,老师年纪大,视力也不好,不能太过劳累。您还是下次早些排队按照上班时间来看病吧!”跟着仝老师的学生会很心疼自己的老师,不忍心让老师再这样继续加班,就尽力安抚病人。“小同志行个方便吧,我们乡下人出趟远门实在不便,腿疼得很,才出来瞧病的……”病人再一次的恳求。学生应了一句:“老师年纪大,身体状况不太好,不知道是否能再给你加号看病,我要问问再说。”期盼与等待,病人渴望仝老师能坚持者早已疲倦的身体继续补号,继续给他们看病、开药。“又是外地的病人吗?那就再加一个吧,都不容易。”仝老师答应了。就这样,一个病人接着一个病人的诊治。从早晨八点开诊直到晚上九时许老师离开诊室,时钟已经整整走了一圈。在夜幕里,你会看见一个瘦弱的老人在学生的搀扶下带着一天的疲惫渐渐走远……朴实的老人,平凡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数以万计的骨病患者解除苦痛。
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推开22诊室的门你会看到桌子上还放着没有来得及清洗的饭盒。李美生老师又没有按时下班,中午的饭是老伴儿送来的,就在诊室里凑合着吃两口,继续工作。如此状况太寻常了。患糖尿病多年的李老师是妇科的老专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病。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幸福美满,让那些患病的年轻夫妻早日得到自己的亲生宝贝,李老师很少时间能在自己出诊的工作日里正常下班,更别说安安稳稳的吃午饭。习惯了加班,习惯了用饭盒吃冷饭的她,在自己热爱的医疗岗位上已经勤勤恳恳工作了四十年。已经记不清,数不清,有多少健康的宝宝是在李老师的精心治疗后问世的。
  胡玉荃老师,我院原妇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一位优秀的老党员,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医生。在工作中潜心钻研,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情服务,待病人如亲人。行医五十载,爱撒神州土。拒收患者礼品红包。在为灾区募捐善款的时候,老师总是第一个拿出钱物,献上爱心。她是一位医者,一位母亲,一位爱岗敬业满怀爱心的老人,平凡中更见伟大。
  太多太多的感动都在点点滴滴里凝聚,无一不表现出国医堂老师们那崇高的医德,质朴的医风。弘扬医德医风,谱写和谐乐章。老师们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当代医者的风范,“大医精诚、医者典范”。 从古至今医者都把“大医精诚”奉为准则,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满腔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医护人员,维护我院的良好形象。这就是我们国医堂老师们一直以来遵循的工作理念。

  冯志海事迹材料
  冯志海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全面健康促进会糖尿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管理局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委员。
  他是一位长年工作在临床、教学及科研一线的普通医护人员。从医23年,他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爱岗敬业的精神,以科学管理的理念,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和充满爱心的职业道德出色地工作,多次荣获医院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河南省科普作品奖等。他始终坚持勤奋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熟练掌握了中西医内分泌的诊断、治疗,组织、指导下级医务人员诊治抢救疑难病症和危急重症病人,成功诊治了大量的内分泌疾病患者。他肩负科主任职责,多年如一日地保持高度的临战状态,及时应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病情。不论是全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还是加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刚迈进家门,只要是有任务,他就会毫不疑迟,马上返回医院投入到工作中。作为医院急救队员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也总是冲在最前面,从来都是毫无怨言,在他的心中,患者的利益永远大于自己的利益,医院的荣誉永远大于个人的得失。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敬业爱岗,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工作认真踏实,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浮躁,不图名利,以最大的耐心、细心对待病人,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尊敬,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转,其家属为表示感谢,硬塞给他的红包,他总是让护士长将这钱替病人交了住院费。他被病人及家人尊重,也因此成了他们的家庭医生。糖尿病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治疗是个经济困难的群体,在用药上他总能替病人着想,从不乱用药,尽量选用有效而廉价的药物,并以此要求科室其他人员。他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对下级医师及学生更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经常手把手地教他们。工作中提前到岗是他多年的习惯,门诊总是晚下班。上班时每天多次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与病人家属多交流,做一些必要的心里疏导,避免病人及家属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误解,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巡视病房。有时上班累得不行了,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片刻,抖擞一下精神,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不懈努力,门诊及住院病人不断增加,科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老师,他能做到为人师表,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以言谈举止、道德修养影响学生。能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生期间将要从事的研究方向进行毕业设计选题,采取集中讨论与个别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法,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以便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冯志海同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学术动态及发展趋势。他主持、组织、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和新技术的引进及开展。目前,他承担着省课题一项。在学术会议交流方面,他相继组织了1次国际学术会议、4次省级会议。获省级科技成果4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专著6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科普论文20余篇,参加了行业指南的制定等。不间断组织开展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11年,获得国家“科普宣传先进俱乐部“称号。
  工作中他善于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八年前,他在一次学术会结束后,其他人旅游的时间,主动跟师学习实践甲状腺穿刺及注射疗法新技术,回院后三天他就开展了这项技术。长期以来,他要求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坚持科室业务学习。他作为科室负责人,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勇于担任重担。
  针对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他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最适合病人情况的治疗,让病人满意。曾有一位下岗女工,家中4人患有糖尿病,她患有1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生活十分困难,看病及吃饭都成了难事,病人及家人放弃治疗。他接诊后,给病人买来了牛奶及饭卡,并安慰病人,耐心与他交谈,用关心亲切的语言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又从病人的角度考虑,慎重选用药物,这样取得了病人充分信任,逐渐建立起了友好的医患关系,最终使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在病人及家人都是他的老病人,就像家人朋友,他救济患者是常事。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技解除患者病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态度,受到病人各种形式的表扬。拒收红包数次,收到锦旗3面,表扬信9封。面对荣誉和病人的感谢,他总是谦虚的说:作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医务工作者,我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些平凡的工作,组织和群众却给了我众多的荣誉,我深深地知道,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只有更加勤奋地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多年来,他带领着科室医护人员,努力工作,在爱患者、爱同仁、爱学生、爱团队的理念下,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也成为了一位具有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医生及管理者。
  2010、10、22

   2012年心血管科三病区医德事迹报告
         2012年即将过去,总结过去是为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除了顺利平稳完成本职技术工作以外,我们科室还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提升自身道德水准,以关怀服务为荣,踏踏实实、步步为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们医疗行业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盏明灯,我们的努力才持之以恒,正是有了这份承诺,社会对卫生行业才会肃然起敬。虽然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我们的关怀敏主任用事实给我们成功的诠释了这种精神。事情发生在2012年3月20号,有一名来自许昌市长葛的43岁农民患者于晚上10点突发意识丧失,关怀敏主任得知患者的病情后第一时间从家里赶赴到病人的床旁,电除颤,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抢救药物的应用,在他的指导下抢救工作在理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从晚上10点一直到零晨1点,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努力着,因为我们明白这样一名中年男人在一个农村家庭的重要性,他还有年迈的母亲,有未成年的孩子。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字让大家越来越没有信心,可是这时的关主任依然没有放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抢救工作进行到第4小时23分的时候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我看到关主任把欣喜目光投向患者的妻子,他们的眼睛里同时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就让所有的感激都淹没在这激动的泪水中吧,此处无声胜有声!抢救成功的后续治疗仍然很重要,药物和仪器使用的费用对一个这样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第二天早上,关主任和刘护士长决定:后续除必须药物外治疗费用免收。患者恢复期的营养也很重要,解金红主任为患者送去1000元钱,护士王运蔚在夜班后不顾自己的疲乏,为患者送来了自己亲手做的鲫鱼汤和排骨汤。
  当患者出院的时候我们还记得他拉着关主任的手,久久都没有松开,这份情谊是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情谊, 更是亲人与亲人之间的情谊。这样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不停的发生着,我们心血管科三病区所有人员愿意把这份真情永远专递下去。

  2012年骨伤科一区医德医风感人事迹
  来我科诊治的病人李方磊患上了慢性骨髓炎,家庭极其贫困,他父亲陪着他每天只啃干馒头,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战胜病魔,在李慧英主任的倡议下举行了爱心捐款活动,得到了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让他在病痛之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郑霞,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由于意外的摔倒而发现自己已有骨肿瘤,后肿瘤细胞扩散致使她下半身瘫痪,她的家人也无暇顾及她,我科护士不忍见她自暴自弃,就在闲暇时开导她,并每天为她做一些生活护理洗头,擦身,喂饭使她在病痛折磨的时候依然能得到最真切的关怀,使她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

  针灸科医德医风感人事件
  金秋九月,一封来自美国蓝鹭资产策略有限公司的一封信送达河南中医学院郑玉玲院长的案头。该公司的合伙人和全球经济研究主任约翰•Kernahan在信中说:“我一生曾在很多世界著名的医院接受过治疗,像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梅奥诊所,泰国曼谷的康民医院,而我在一附院所看到的医生们的善良,对病人的关切和他们的专业能力都属世界最高水平的行列。……回美国以后,我们会和许多人说起贵医院。我们相信,将来贵学院所提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将会吸引大量像我们这样的国际患者,而为贵学院带来巨大的机遇。”是受到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使远在大洋的那边一向以挑剔著称的美国人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在7月份,约翰•Kernahan 和妻子到郑州洽谈业务,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劳累,两个人分别出现了头晕、头痛和失眠的症状。二人在郑玉玲院长的推荐下,来到位于人民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该院针灸科赵俐黎主任为二人作了仔细的检查,又在翻译的帮助下,仔细询问了病情,诊断二人分别是颈椎病和亚健康。赵主任安排张宝霞、陈利两位大夫为约翰夫人和约翰做针灸、指针治疗,经过五周的治疗,二人的疾病都基本痊愈,二人深深感觉到针灸科医生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所以写了这么一封信。
  约翰和妻子在针灸治疗期间,由于语言不通,各位大夫加上几个英语不错的实习生充当了临时翻译。由于有些中医词语专业性太强,大家在不标准的英语加上手语还有词典的帮忙下,终于使医患双方能够正常沟通了。渐渐的,大家发现英语口语提高了,而两个老外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单词,每次治疗,中英文混杂,笑语不断,其乐融融。几位大夫不厌其烦的给二人讲解保健和食疗注意事项,使两人提高了疾病的保健意识,掌握了更好的预防疾病复发的知识。
  两位美国友人初次来郑州,人生地不熟,科室的员工就当起了郑州的宣传员和向导,向约翰和妻子介绍郑州的名吃、名胜,两个人在郑州一个多月,尝遍郑州好吃的、玩遍好玩的。到后来,两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给大夫说,每次大夫都为他们想办法,多次安排学生当向导,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所以约翰在信中说:“心周到地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关照。另外,您的实习医生们对我们的需要也很用心,经常为我们提供各种帮助。她们使我们在医院里的每一天都感到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