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临床科室
坐诊时间
医院地址
互联网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护理园地重点专科、学科中医护理特色
在线预约

预约挂号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脾胃肝胆病科中医护理特色简介

发布日期 2018-05-30字号调整
信息来源:   护理部
手机阅读文本
     一、科室基本情况简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是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河南省首届中医名科,河南省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试验基地,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首届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河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河南中医药大学“十佳护理团队”。脾胃肝胆病科由脾胃肝胆病科一区、二区、三区、五区、内窥镜诊疗室、人工肝血液净化室、中医外治室、肝病实验室组成,开设病床200张,年出院病人7000余人次,年门诊量128000人次。专科门诊10个,设有脂肪性肝病、肝癌、肝硬化、胃肠病、胰腺疾病等专病门诊。
     在学术带头人赵文霞教授带领下,科室秉承“患者需求至上”理念,弘扬“厚德精业、继承创新”的精神,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努力做到“专科有专家、专家治专病、专病有专药”;中西医并重,医疗技术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了医、教、研、护为一体的中医重点专科。目前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9项,地厅级课题34项。发明专利11项,获奖成果8项。
科室医护人员121人,其中护士7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3名,护师49名,护理人才梯队合理。在费景兰护士长的领导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护理前沿信息,制定了一系列理论学习与技能的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将中国古代健身术八段锦和中医经络学完美融合,创立了简单易学、功效显著的瘥后恢复及保健养生操—疏肝健脾操和养胃保健操。
     根据疾病谱发展规律,结合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专科进行了专病分化,一区主要收治肝癌、消化道肿瘤、肠病;二区主要收治胃、胆、胰腺疾病;三区主要收治脂肪肝、肝硬化等非感染性肝病等;五区主要收治慢性肝功能衰竭、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在中医药防治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胰腺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方面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在肝癌治疗方面采用微创技术局部根治或减瘤同时联合中医中药改善症状整体调理,明显提高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及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开展的新技术
     1.中医多途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技术:采用运动饮食处方、化痰祛湿活血治法、穴位埋线多法联合治疗NASH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ERCP联合中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技术:慢性肝病多并发急性胆囊疾患,尤其是胆囊结石并胰腺炎,根据学科内涵及外延的界定,我们开展了ERCP技术联合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技术。
     3.中医综合疗法联合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进展期正虚邪实,主张急则治其标,驱邪以扶正,多采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法,急性进展期要尽早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以迅速清除体内高胆红素及内毒素等,稳定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时间和机会。
     三、脾胃肝胆病科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
荷叶中药封包
   (一)定义
     荷叶中药封包技术是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等作用。适用于胃脘痛、肝积、腹痛等患者。
   (二)适应证
     胃脘痛、肝积、腹痛、肝着、肝癖、肝癌等。
   (三)禁忌证
     有药物过敏史及封包部位皮肤破溃者慎用。
虎符铜砭刮痧
   (一)定义
     虎符铜砭刮痧技术是指用“虎符铜砭”通过徐而和的手法,蘸上刮痧油、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进行刮痧。调动阳气治病,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的治疗方法。
   (二)适应证
     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便秘、腹痛腹泻、肝炎等。
   (三)禁忌证
     1. 危重病症或有出血倾向者。
     2. 空腹及饱食后不宜刮痧。
     3. 酒醉者禁刮。
     4.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刮痧。
耳穴压豆(耳部阳性反射区压豆)
   (一)定义
     耳穴压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采取辨证与耳诊相结合,在耳部阳性反射相应区给予贴压王不留行籽刺激,通过相应区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和气血,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
   (二)适应证
     胃痛、胆结石、胃食管返流、顽固性失眠、便秘等。
   (三)禁忌证
     脓肿、溃破、冻疮局部的耳穴禁用、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慎用。
穴位注射
   (一)定义
     穴位注射是将特定药物注入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降逆止呃、益气生血的作用。
   (二)适应证
     胃痛,呕吐,呃逆,胃下垂,腹痛,胁痛等症
   (三)禁忌证
     禁针的穴位及部位、表皮破损的部位禁用此法。
中药熏洗
   (一)定义
     中药熏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液倒入盆,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适应证
    失眠、关节疼痛、肿胀等症
   (三)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
中药直肠滴入
   (一)定义
     中药直肠滴入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滴入,保留在结肠直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二)适应证
     1.用于高热等症,以镇静、催眠。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三)禁忌证
     1.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2.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等。
脐火疗法
   (一)定义
     脐火疗法是将中药直接敷贴于患者脐部,在火的热力下,将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经络布达全身,达到温阳散寒、化湿退黄的目的。
   (二)适应证
     肝着、肝积、黄疸、鼓胀、泄泻等
   (三)禁忌证
     有药物过敏史及脐周皮肤破溃者慎用。
督  灸
   (一)定义
     督灸是将中药粉、姜泥、艾绒依次置于督脉上进行灸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益气温阳、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适应证
     阳虚怕冷、腹泻、体虚易感、风寒湿痹等。
   (三)禁忌证
     1.高热患者、一切内脏疾病的发作期。
     2.高血压危象,恶性肿瘤疼痛者。
     3.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4.体质极度虚弱者、精神疾患者。
拔罐疗法
   (一)定义
     拔罐疗法是指运用各种罐具,利用燃烧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表面,通过局部的负压和温热作用,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以刺激经络腧穴或拔毒排脓,从而达到相应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外治方法。
   (二)适应证
     腹痛、胁痛、腹胀、颈肩腰腿痛等。
   (三)禁忌证
     1. 急性严重性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2.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皮肤溃烂等。
     3.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4.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腹  灸
   (一)定义
     腹灸是将中药粉、姜泥、艾绒依次置于特定灸器放置在腹部上进行灸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胃散寒、温通经络作用。
   (二)适应证 
     各种慢性胃炎引起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赤白脓便;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的慢性腹泻、体虚易感、畏寒怕冷及内脏下垂等症。
   (三)禁忌证
     1.高热患者、一切内脏疾病的发作期。
     2.高血压危象,恶性肿瘤疼痛者。
     3.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4.体质极度虚弱者、精神疾患者。
穴位埋线
   (一)定义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等埋入穴位,一方面利用肠线作为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可提高机体应激、抗炎能力;同时,肠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二)适应证
     埋线疗法适应广泛,一般来说,凡能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穴位植入疗法治疗,尤其对疼痛性疾患、功能性疾患、慢性疾病疗效显著。
   (三)禁忌证
     1.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晕针者不易埋线。
     3.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和羊肠线过长。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及孕妇应禁用,月经期应慎重使用。
     5.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不宜使用。
穴位贴敷
   (一)定义
     穴位贴敷,是指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蜂蜜等调成糊状,再直接贴敷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表面,缓解病痛。
   (二)适应证
     胃痛,腹泻,咳嗽,哮喘,颈肩腰腿痛等。
   (三)禁忌证
     1. 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忌。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忌。
刺络放血
   (一)定义
     刺络放血疗法是通过刺激脉络,使之溢出一定量的血液,以达到泻热祛邪、通络止痛、祛瘀消肿、调和气血的作用。
   (二)适应证
     属于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临床以疼痛、发热、肿胀为主要表现的胃肠、肝胆病证。
   (三)禁忌证
     1.血友病患者、严重贫血、大出血及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禁用。
     2.血管瘤部位、不明原因的肿块部位禁用。
     3.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4.施术部位有重要的神经、血管,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者。
     5.体质极度虚弱者,在身体有所恢复后再施术。
     6.高血压危象,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能控制者禁用。
灸  法
   (一)定义
     灸法是指以艾条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以达到温通经络、疏通气血的作用。
   (二)适应证
     脾胃虚寒的呕吐、胃痛、腹痛、泄泻;中气虚导致的气虚下陷、内脏下垂、脱肛;脾肾阳虚导致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肝积患者,瘀血阻络导致的皮下脉络膨出、局部疼痛、下肢水肿等病证。
   (三)禁忌证
     1. 高热或阴虚内热,凡脉象数疾者禁灸。
     2.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
     3.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聚集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及阴部禁灸。
     4.颜面部、关节活动处禁止着肤灸或瘢痕灸。
     5.施灸部位有严重皮肤病、皮肤破损、坏死者禁灸。
     6.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处禁灸。
隔药熏脐技术
   (一)定义
     是将药物(多为复方)研细末填满肚脐(神阙),上置艾炷灸,使药物通过肚脐温热深透于体内,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证:
     泄泻,便秘,腹痛,腹胀,胃痛,痛经等
    (三)禁忌证:
     1. 严重心肺疾病,不适合做艾灸者。
     2.脐部感染溃烂者。
     3.意识不清及不配合者。
     4.孕妇禁用。
中药塌渍治疗
   (一)定义
     中药塌渍治疗是通过介质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同时辅以红外线灯局部热疗,扩张毛细血管,一方面可以提高药物浓度交换和吸收速度;另一方面增强局部代谢,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
   (二)适应证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
   (三)禁忌证
     有皮肤过敏患者、皮肤破损者。
通阴三阳灸
   (一)定义
     通阴三阳灸是指将特定的中药粉、姜泥、艾绒依次叠加铺于腹部,以任脉神阙穴为中心进行灸治,发挥药物、生姜、艾绒及经络、腧穴位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通脏腑的一种灸法。
   (二)适应证
     胃痛、胃痞、腹胀、泄泻等。
    (三)禁忌证
     1. 腹部皮肤破溃及感染者。
     2. 体质极度虚弱者、精神疾病患者。
     3.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
     4.急性腹膜炎。
     5.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
     6. 腹腔内部肿瘤并广泛转移。
五行雷火灸
   (一)定义
     五行雷火灸是在雷火灸的基础上,根据五行对五色,五色对五脏,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融汇易医色治法发展创新而来。它是根据不同的疾病,将不同的中药粉末加入三年陈艾绒,配以青、赤、黄、白、黑五色桑皮纸精制而成五行雷火灸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
   (二)适应证
     胃痛、泄泻、慢性胃肠病、腹水等。
   (三)禁忌证
     1. 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
     2. 痢疾等急性传染性疾病。
     3.电子结肠镜和病理诊断为大肠癌。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5. 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电话:一区:037166231632     二区:037166262967     三区:037166211181
              五区:037166244558     人工肝:037166220253   外治室:037166211150

             胃镜室:03716623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