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赵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

时间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3-03-13   阅读量:1367

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医学侧重于研究生命活动的内在现象,又可称为“象医学”,而现代医学侧重于机体本身,又可称为“体科学”,象的变化一方面与自身状态有关,并不断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中医学研究整个生命过程,因而与时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时间可以描绘出事物变化发展的节律,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以时间为标记,进行描述,代表着事物发展的阶段,同时还包含着时间深层次包含的能量及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人体阴阳盛衰及运行的变化,如春主升发,具有升发之气,夏性炎热,具有炎上之性,秋主收敛,具敛降之能,冬主下沉,有闭藏之机,这便是时间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机理。

宇宙变化具有相对的周期性,以运气学说进行划分,宏观方面六十一甲子为一大周期,以此类推,有季节律、月节律、节气、日节律及时辰节律,其中节气为古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结果,与农事活动尤为密切,同时也反应自然之气一年中升降浮沉的变化。这些节律的共同特点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周期,有其特有的规律及变化趋向,这种规律应用于生命科学,便是时间节律。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古人对天人关系的一种朴素认识,人立于宇宙间,与时空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周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彼此保持着同步节律,日、月、星、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血、津、液的运动变化。时间决定着人体阳气的升降浮沉,同时与人体的气机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从广度方面,五运六气影响着整个自然环境,流行病及温疫的暴发,多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有关,非其时而有其气,对于病源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流感及温疫的流行多随着时令季节改变而发生或消失。以自然界潮汐现象为例,当地球与月球处于特定的位置,产生不同的引力,周围事物及现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自身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变化与其也有相应的联系。

现代医学在发展的进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时间生物节律观,1729年法国天文学家德曼仁观察到植物叶片随昼夜变化而周期变动结果,此后生物界开始重视对生命节律的研究。所谓时间节律就是生物体自身形成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为适应身体的各种需要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其采用分子学研究方法,注重将人体划分各个系统,并观察随时间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一切生命的活动都随着昼夜的交替、四时更替等时间的变更而呈现着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之为生物节律。这种生物节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组织、细胞对外环境及内环境的敏感性、反应性,也决定着机体的功能状态。如人体的整个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的分泌,各种激素的分泌以及生物时间轴的调节等。

人体随昼夜变化而作出相适应性的调节。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各种机能会根据外界阴阳消长做相应的调整,从而保持气血津液有规律的生化输布;病理状态下,外界阴阳的变化,会成为病情加重、宿疾复发的条件。同时因人体阴阳消长会有不同的反映状态,呈现出不同发病时间节律性。人体气血盛衰皆有定时,十二经脉、脏腑九窍、气血津液的循行流注皆按一定时辰有节律的往复循环,而十二经气血流注节律往往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气血流注于某一经时,该经气血充沛,机能旺盛,可与邪争,即中医子午流注的观点,因而时间节律在中医辨证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的辨证论治,证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阶段,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时间节律的意义在于人应该顺应自身的节律特点,天人相应的观点要求我们行为处事养生要顺应天时,人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顺应四时,自身的时间节律也要遵循,这是自然界不变的道,顺应天时顺应自身特有的规律,真正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与自然、自身保持统一节奏。

时间医学在疾病的诊疗及预后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时间医学把握各经脉气血盈亏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相同时段,脏腑气血不同,并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治疗时机及用药方面,亦有讲究,如《伤寒论》中:“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指出择用药在疾病治疗时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