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几点治疗思路
发布日期:2022-11-10 信息来源:中国知网 阅读量:1716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乳漏”范畴。清《外科真诠》载:“乳房烂孔,时流清水,久而不愈,甚则乳汁从孔流出,因先患乳痈,耽误失治所致,亦有乳痈脓未透时,医者针伤囊膈所致者。”
1.正气虚弱、脏腑失调为发病基础,痰瘀互结为主要发病机制
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基础,痰瘀互结为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若素体虚弱,当脏腑功能失司、经络气血运行失常时,常会导致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形成,而痰饮、瘀血反过来又可以作为致病因素导致本病的发生。机体过度劳累,或外感六淫邪毒,或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冲任失调,或外伤碰撞时可诱发本病。其发病机制多为:①异物郁积、阻滞乳络:②肝郁脾虚、痰湿阻络;③外伤碰撞或不规范的乳房推拿导致乳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交阻;④日久耗气伤津或阳虚体弱,无力托毒生肌。
现代医学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认可的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性激素水平紊乱3种假说。
2.扶正祛邪、化痰活血为治疗大法,应重视中医外治法
根据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及特点,应以扶正祛邪、化痰活血为治疗大法,同时重视中医外治法,并强调初期以消为贵,中期以托为法,通过补益和透托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或使病灶趋于局限,不至毒邪内陷或旁窜深溃;后期以补为宜,通过补虚扶正,助肉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
(1)初期痰瘀结聚,当重视箍围消散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属半阴半阳证,发病初期多肝脾郁结,痰瘀结聚乳络,表现为乳房肿块,但多漫肿不高,似阳证而又不甚掀热肿痛,似阴证而又不甚木硬平塌,多伴有疼痛,肤色不变、肤温不高,肿块质韧硬,边界不清,多为外周发病,可沿象限发展,部分进展迅速,可短时间内蔓延至乳晕区,甚至可波及全乳。此期治疗上,在激素治疗基础上,需配合使用抗生素避免加重感染及预防新感染的形成。中药佐以疏肝清热、化痰活血、消肿散结之方药,如柴胡、金银花、连翘等,以箍围消肿消散,同时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
(2)中期热盛成脓,以托里透脓为要中期多为瘀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脓,表现为单个或者多个乳房肿块,肿块范围较大,可累及多个象限,红肿热痛,易侵袭皮肤,形成多发窦道,此期着重应用外治法,多加用蒲公英、黄芩、皂角刺等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之品辅助治疗。
(3)后期久溃不敛,旨在生肌收口后期乳房脓肿溃破,可形成窦道或瘘管,可加用人参、黄芪、党参等益气扶正的药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补益气血,去腐生肌。可采用温阳散结法,方中加用熟地、桂枝、白芥子以温阳补虚、软坚散结。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补脾意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其每方还均用补肾药,即补先天之本,意在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增强,必然能缓解炎症及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本质为虚,因此用药应避免大量使用苦寒药,以免苦寒太过伐伤脾胃。另外,还重视中医外治法,争取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上一篇:百合:乳腺疾病抗郁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