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用好一道汤,疏肝健脾娃健康
发布日期:2021-03-04 信息来源:丁樱儿童健康 阅读量:172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每到一个节气,气候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我们养娃的思路和细节也要随之做出调整,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顺应天时成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消耗增加,“蛰虫们”便不得不出洞觅食了。
气温回升,自然界中收藏了一冬的阳气开始升发,人体的阳气同样也开始升发。
阳气升,肝气旺,容易上火、伤脾 “冬主肾”,冬天体内的阳气蛰伏于肾水之中,处于一个封藏的状态。到了春天,“春主肝”,天地间的阳气复苏,体内的阳气升发变为肝木的阳气。随着天气越来越暖,肝气会越来越盛。 “肝木生心火。”如果肝气过于旺盛,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发,孩子的心火就会越烧越热。心最怕热,心火旺的孩子会有各种“上火”的表现,所以到了春天,很多孩子容易睡觉多梦、夜啼、口舌生疮。 肝木还会克伐脾土。春天肝木之气盛,就会压制脾土的功能。如果孩子本来就脾虚,脾的功能弱,那么到了惊蛰之后更要重视疏肝,否则孩子脾的运化功能会更加糟糕。 与其他节气相比,惊蛰时的气温回升是全年最快的,各地天气渐暖,雨水渐多。然而气温的回升并不稳定,冷暖空气交替比较频繁。在北方,总体的温度仍是较低的,所以还是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除了防寒,还要防风。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春季多风,特别在干燥、寒冷、平原地区的北方,春天经常刮很大的风。“风为百病之长”,孩子腠理疏松,很容易受风邪侵袭而生病。 一要养阳防风 春天想让孩子长得好,就要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小心呵护,不要损伤孩子那一点少阳之气。 饮食上适宜多吃些温热的食物以壮阳御寒,如韭菜、洋葱、大蒜、香菜、生姜、葱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祛风散寒,而且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 除了“吃好”,春天还要“捂好”,这也是护好阳气必须要做到的一点。惊蛰时期冷空气活动还是比较频繁的,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所以不要太早地给孩子减少衣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能减少孩子生病的风险。 防风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防止过敏。中医认为,过敏很大程度上和风邪有关。春天很多孩子容易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发作,一见风就流鼻涕、打喷嚏。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在春天尽量减少外出,外出一定要戴上口罩,做好防风工作。 二要疏肝 春天要重视疏肝。这一点从立春后就和大家反复强调,大家要重视起来。 疏肝首先要呵护好孩子的情志。心情舒畅,情绪愉悦,肝气才能升发。相反,如果孩子总是受到批评,生闷气,该升发的肝气被压制住了,肝气不舒,不能生发五脏的阳气,那么孩子春夏就不能好好地生长。 除了情志,护肝还要做好下面2件事。 一是吃,可以给孩子多吃些枸杞、菠菜、大枣、酸枣仁、猪肝、陈皮、刀豆、白萝卜等。二是睡,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律作息对于养肝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要健脾 《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季肝气旺,影响到脾的功能,可以适当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比如: 山药味甘性平,能平补肺脾肾,可煲粥或煲汤;大枣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生血的作用,很适宜春季食用。其他如芋头、糯米、黑米、燕麦、南瓜、扁豆、桂圆、核桃、栗子等也是甘温健脾之物;蔬菜方面可吃胡萝卜、菜花、大白菜等辛甘之品。 另外,健脾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积食。一旦积食困住脾胃,脾是不可能健运得起来的。 惊蛰节气推荐一个儿童保健食疗方。
最后提醒家长们,惊蛰节气不仅热醒了蛰虫,还“热醒”了细菌和病毒,所以惊蛰也是春季流行性疾病开始高发的季节,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