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辰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发布日期:2021-08-12 阅读量:1307
对段海辰教授门诊常用的593张处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发现:在单味药的应用中,段海辰教授常用的频数在100以上的23味药物中,除了炙甘草外,健脾化湿、理气药所占的比例最高;第二类用的频次较多的是疏肝柔肝清肝的药物,如柴胡、栀子、白芍、黄芩;其次是活血化瘀的当归、丹参、川芎,赤芍等。
高频药物中用的最多的是具有健脾化痰祛湿功效的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其中白术的应用频次最多,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李东垣《脾胃论》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喜燥而恶湿,利用燥湿化湿以达健脾目的,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为补脾要药。《本草通玄》称:“白术,补脾胃之药,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瘦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淸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泄气善除,而糟粕下输,故吐泄者,不可阙也。”白术在段海辰教授的组方用药中出现频次最多,可见其重视调理脾胃健脾化痰,其余四味药的组方主要是祛湿化痰的二陈汤。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主要由半夏、陈皮、茯苓、生姜、甘草、乌梅组成,为化痰湿的基础方,其中半夏辛温性燥,既能燥湿化痰,又和胃降逆,陈皮理气燥湿行滞,茯苓健脾燥湿,三味药组成二陈汤的主要成分,皆归经与脾、胃、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三者从痰湿生成方面健脾燥湿化痰治痰。茯苓,《药品化义》谓“最为利水,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等又可以行湿”。
据此可见段海辰教授在辨治内科病时重视健脾燥湿祛湿,其遣方用药多从二陈汤基础上加减辨证,如后边还有使用频次较多的枳实,胆南星,加上这两味药就是导痰汤,除此之外还有与应用频次较多的柴胡、枳实、竹茹、黄芩联合组成的柴芩温胆汤,也是段海辰教授在临床经常用到的,这些药物应用频次都居于100以内,从脾虚生痰,痰热扰心,气滞痰阻等角度应用健脾、清热、行气药物治痰,从中充分体现出段海辰教授治病多从痰着手的主要学术思想。
第二类用的频次较多的是疏肝柔肝清肝的药物,如柴胡、栀子、白芍、黄芩。这可能与段海辰教授门诊就诊服用纯中药的患者中郁证、失眠等功能性疾病较多有关,该类患者多易因情绪因素诱发,多见于情绪低落急躁等,肝郁气滞化火导致的夜不能寐,失眠多梦,心烦急躁等,柴胡、栀子、白芍、黄芩等这类药物有疏肝柔肝养肝清肝的作用。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辛行苦泄,微寒退热,性善条达肝气,疏散表邪和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栀子性苦、寒,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善泄心火以治失眠,心烦,入膀胱经泄膀胱湿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能收敛肝阴以养血柔肝,平抑肝阳,治疗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清上焦肺胃热邪。该类药物多与化痰药物合用治疗肝郁化火或胆郁痰扰之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口苦、癫狂等症。
另外一类就是活血化瘀的当归、丹参、川芎,赤芍等,这类药物在段海辰教授的处方中出现的频次也较多。研究已经证实血瘀作为一种病理现象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气虚、气滞可引起血瘀,痰湿也可导致,久病亦多瘀。段教授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应用化瘀药物,多配伍益气之黄芪、或疏肝之柴胡,清热之栀子、黄芩等治疗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或痰热瘀阻等病症。
高频药物归经分析来看,段海辰教授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多以脾、肺、肝三经最多,脾、肺、肝均与痰湿的生成转化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肝主疏泄,调达气机,有利于痰的转输运化。三脏功能失常易致痰湿为患。
通过药物组合我们可看出,段海辰教授多以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为基础加减,如合用疏肝清肝的柴胡、栀子、竹茹的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心悸、郁证,合用天麻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合用瓜蒌、薤白、丹参等组成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与丹参饮合用治疗胃痛等,在治疗内科病的过程中时时刻贯穿着化痰的思想。
综合分析段海辰教授组方用药规律可以看出段海辰教授在选药用药上以化痰湿为主,重视痰湿为患,或健脾化痰、或理气化痰、或祛瘀化痰,从多角度治痰,构成了段海辰教授治疗内科病学术思想的核心。
上一篇:段海辰教授临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