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发布日期:2021-09-20 阅读量:1394
胸痹心痛病是一种因正气亏虚,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邪实扰乱机体,导致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憋闷、疼痛、心慌、气短为主要表现的病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界已将胸痹心痛基本等同于冠心病,现代中医学更强调辨病辨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辨证论治的实施。该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大,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病情严重者可发展至“卒心痛”、“真心痛”等危重症,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常危及生命。中西医均非常重视该病,以期保障人群健康,降低发病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胸痹心痛多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饮食、生活规律的改变及气候的变化,疾病谱发生变化,该病累及人群特点也发生改变。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寒、火、痰等诸邪或正气不足、内伤自生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脏腑功能密不可分,尤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胸痹心痛疾病临床证型多变,但根据现代多数中医家公认的最多见的证型为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往往贯穿胸痹疾病的整个病程,由于本虚致外邪内侵,或内因致病,各种病理产物损伤心气、心阳;同时因虚致瘀,或因寒邪、痰浊、气滞等致瘀,并相互推动,形成血瘀或兼杂血瘀之证,构成临床中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虚实夹杂证候多变的复杂局面。
在日常跟师诊疗过程中关注导师在临证时的四诊收集方式,辨证思维,用药规律及整体调治思想。对于胸痹心痛病导师一直强调胸痹乃本虚标实之证,因此辨证时必须先辨别虚实,分清标本,辨明气血阴阳盛衰,痰、饮、火、瘀实证的变化。通过对证素要点、病程轻重缓急、体质年龄特点、饮食环境变化、疾病传变规律等综合分析判断。气虚血瘀证为胸痹心痛最常见、最基本的证型,并且在其他证型中亦常合并有气虚和(或)血瘀证候。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虚血瘀常贯穿胸痹的整个病程。导师运用益气活血温阳经验方,采用标本兼顾、虚实同治之法,调整心之气血阴阳不足,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心气、温心阳、化痰逐瘀,活血通络,使心脉气血流通,畅达而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