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
发布日期:2021-09-20 阅读量:2555
聚类分析即将研究对象中相似或相近的对象加以归类,从数据库中寻找数据间的相似性,并依此对数据进行分类,使得不同类中的数据尽可能相异,而同一类中的数据尽可能相似,即“物以类聚”。这种分析技术要求组间差距大,组内差距小,把相似的事物聚集在一起,进而尝试发现核心要素如核心处方、辨证核心要素等,以及固定搭配如药症关系、新处方的发掘等。
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中,聚类分析能够从数据库信息中发现隐含的有用信息或知识,多用于名老中医的用药规律、方药量效关系、病机证治、确定诊断标准和创制新方等方向,采用Q 型聚类、R 型聚类、K-means 算法等不同算法,将结果较为合理地分类,对于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及中医客观化、标准化及数量化都有一定的作用。
例1: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健忘的用药规律探析
通过进行药物聚类分析,进行解构分析,最终得出8种药物组合形式如下:
第一列为茯苓、熟地、山萸肉、山药;
第二列为石菖蒲、丹参、当归;
第三列为石菖蒲、茯苓、丹参、白术、陈皮、天麻、法半夏;
第四列为石菖蒲、丹参、川芎、黄芪、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第五列为石菖蒲、远志、川芎、葛根、白芍、生甘草、郁金、赤芍、柴胡、天麻、僵蚕、钩藤、栀子、合欢皮、黄芩、鸡血藤、蔓荆子、广郁金、蝉蜕、苦参、煅瓦楞子、威灵仙、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地骨皮、乌贼骨、白藓皮、八月札、桑叶、蒲公英;
第六列为无;
第七列为石菖蒲、远志、葛根、炙甘草;
第八列为远志、当归、炒酸枣仁、炙甘草、麦冬、党参、茯神。
其中第五列药物过多,第六列无药物,此二列应用价值不高,
第一列: 茯苓、熟地、山萸肉、山药,可视为六味地黄汤之化裁,为补益肝脾肾之药,多用于脾肾亏虚证;
第二列: 石菖蒲、丹参、当归,为开窍活血之药,及第七列: 石菖蒲、远志、葛根、炙甘草,为安神开窍之药,多用于痰瘀滞络证;
第三列: 石菖蒲、茯苓、丹参、白术、陈皮、天麻、法半夏,可视为二陈汤所加减,多用于痰浊上蒙证;
第四列: 石菖蒲、丹参、川芎、黄芪、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可视为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多用于瘀血阻窍证;
第八列: 远志、当归、炒酸枣仁、炙甘草、麦冬、党参、茯神,为补益心脾之药,多用于心脾两虚证。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例1:基于加权的层次聚类方法从量效关系的角度,探讨周仲瑛教授治疗哮喘的用药特色,结果表明哮喘处方中应用较多大部分补益药、清热药及止咳化痰平喘药的剂量为常规用量,也有异常用量的药物,这为进一步探求理法方药中蕴含的加减规律提供了线索和门径。
病机证治方面的研究
例2: 对某名老中医236 诊次的肺癌患者病机、证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气阴两虚、热毒痰瘀阻肺、肺肾两虚、肺虚络损等证型及4 类核心方,得出肺癌的主要症状、舌脉特点,在病机上以气阴两虚与热毒痰瘀阻肺为主,用药主要涉及化痰药、化瘀药、祛湿药、抗癌解毒药、益气养阴药、益气健脾药和补血药。
用药规律
例3: 选择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66 分病例,选择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 2 类,一为基础方药,一为随证加减方药,反映了田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针对实邪滞留的同时,兼顾化湿、行瘀等治法。
例4:对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医案中高频药物进行Q 型聚类分析,发现益气活血药、补肾助阳药、祛风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通络药、健脾理气和胃药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配伍药类;圣愈汤、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苓桂术甘汤、二仙汤等为施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剂。
例5:对唐汉钧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医案进行数据挖掘,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六类中药组合,分别针对了湿困脾胃、邪实聚积、血虚阴亏、肝郁气滞、脾运不健、邪毒留恋的证型,采取顾护脾胃、消肿散结、补益肝肾、疏肝理气、健脾扶正、解毒祛邪的治疗方法。
例6:以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金季玲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经验,最终挖掘出4 首新处方,筛选出 3个与妇科关系密切的新方,新处方 1 中核心药物止血作用较强,适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崩漏;新处方 2 中药物具有较好的补脾益肾作用,适用于脾肾不足导致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新处方 4 则多含温阳补肾调经药物,适用于月经过少、月经后期、痛经等肾阳虚证。
例7:挖掘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用药规律,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17 首新处方,多数新方配伍精巧合法。如新处方“白术、茯苓、大枣、陈皮、半夏”中,陈皮、半夏均能燥湿化痰,白术、陈皮、茯苓均能健脾除湿,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祛湿之功,适用于肿瘤证属气虚兼痰湿内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