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头顶冒血案
发布日期:2020-08-13 阅读量:1441
患者冯某,男,55岁,未婚,以“头顶冒血9月余”为主诉于2016年6月15日就诊,患者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顶冒血,主要为巅顶处,呈间断性渗血,同时出现头汗,视物模糊,头晕,左肩疼痛不适,纳可,因母亲重病在身需起夜照顾,睡眠质量差,小便正常,大便干。舌红少津、苔黄、脉弦细。辅助检查:CT提示脑梗塞。既往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脑梗塞病。中医诊断:中风,血症,肝阳上亢证;西医诊断:1.脑梗塞病2.高血压病3.2型糖尿病。治疗:泻火解毒,清上泄下,予以凉膈散。生大黄12g、朴硝12g、甘草9g、山栀子仁、薄荷30g、黄芩30g、连翘9g、苦杏仁12g、竹叶12g、蜂蜜适量,5付,水煎服,日1付,分早晚两次凉服。
按:结合患者既往疾病,高血压病在中医多对应眩晕,为肝肾之阴不足,阴不潜阳所致,脑梗塞即为中风,基本病因为肝肾亏虚,2型糖尿病对应消渴,为肺胃肾之阴耗伤,本质为肾因不足,可见三者皆为下焦虚损而致肝阳亢胜于上所致,可推测患者为阴虚体质。而体质是人体特性,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及疾病的产生都是在体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医对疾病的治疗讲究整体观念,这里的“体”即为体质,故在治疗时应重视体质的把握。患者素体阴虚,出现视物模糊即为肝阴不足不能濡养眼窍的表现,头晕、双下肢活动不遂即为中风病的表现,为肝肾亏虚,阴液不能濡养下肢所致;然而患者还有巅顶处间断性冒血,血行多由热迫,结合舌红、苔黄,可确定有火热之邪,然而此处火热之邪常被误认为肝火,为肝火上炎所致,但王教授认为此处火热为中、上焦之邪,“但头汗出”即可证明,迫使肝阳所携上行之血妄行而出,而肝火则多兼见目赤、耳鸣、急躁易怒等症状。所以该患者病机为下焦阴虚为本、中上焦实热为标,使用滋阴只要必增上部之热,故先以凉膈散原方泄火通便、清上泄下以治标,凉服增强清热之效。
二诊:2016年6月25日就诊,头顶冒血未见明显好转,大便稍溏泻,2-3次/天。舌红、苔白、脉弦细。给予四生丸加减以清热凉血兼能顾阴,处方如下:生地黄15g、艾叶9g、侧柏叶30g、荷叶9g、甘草10g,因照顾老母亲就诊不便,给予14付,水煎服,日1付,分早晚两次凉服。
按:患者舌苔转白、大便无干结,看似热盛之邪,但阴虚之体易生热,尚且巅顶之出血还未好转,可知内有“伏火”,予四生丸出自《妇人大全良方》,为凉血止血常用方剂,而《孙真人食忌》中记载侧柏叶可治头发不升,可知其可走上疗头部之病,故加大方中侧柏叶用量增强以加强头部凉血止血之功,方中生地黄为补阴常用药物,有填精益髓之效,兼能顾护患者体质,滋养下焦之阴,患者稍有大便溏泄,恐泻不能自愈而伤正,加入甘草清热兼能补护中焦,全方药味精少,价格低廉。
三诊:2016年7月9日就诊,患者入诊室门即诉“大夫,我的病好多了,手脚也麻利了”,详询情况,头顶冒血缓解明显,起夜次数多时才会出现,下肢活动基本正常,二便正常。舌脉如前。守2016年6月25日方,加山药30g,21付,水煎服,日1付,分早晚两次凉服。
按:古人云:效不更方,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仅于劳累后出现,劳累后正气愈虚,虚则病邪滋生,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山药,以平补肺脾肾三藏。加入山药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患者劳累后病情较重,以山药补虚;二、患者素体阴虚,结合糖尿病病史,多为肺、胃、肾三藏亏虚,以山药平补三焦;三、脾、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脾肾得补,则它脏可养,肝充则阳不能亢于上,心实则眠好。
四诊:2016年8月1日就诊,患者未见头部出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较前减轻、偏于正常。守2016年7月9日方再进14付,水煎服,日1付,分早晚两次温服,服后停药,嘱避免劳累。
2017年3月30日,患者为其母代诉就诊,询问其情况,症状未发。就诊完毕后索要名片10余张,问其缘由,患者诉其多方就诊之杂病在此而愈,且每付药花费平均才5-6元,公园所见朋友见其气色红润、精神百倍,纷纷询问就医情况,因多为老年人,平素慢性疾病较多,皆想来此诊治。
上一篇:医案-中风病重视补气理论案
下一篇:医案-顽固性头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