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癫痫案
发布日期:2020-09-25 阅读量:2654
案 杨某,女,76 岁,于 2007 年 7 月 15 日以“发作性晕厥”为主诉就诊。病人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晕厥, 日发作3~5 次,吃饭、休息时均可发生,发作前有胸闷、心慌症状,发作时意识丧失,发病过程及详情病人不知。家人诉患者每次发作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醒,肢体僵硬无抽搐,约3~5 分钟恢复。在外院通过脑电图诊断为癫痫,曾服用苯妥英钠疗效不佳。就诊时病人神志清,精神差,表情淡漠,语言迟钝,问三答一,记忆力差,计算力低下,生活尚能自理,但不能进行日常生活劳动(如买菜、生活用品、做饭等), 纳差,日食一碗粥即可,伴烧心、口干、吐酸,眠可,大小便尚可,舌红少津,脉细。T:36.6℃,P:76 次/min,R:18 次/min,BP:100/60 mmHg(1 mmHg=0.133 kPa),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示: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病理征(-)。中医诊断:痫病(肝肾阴精亏虚,肝阳挟气血逆乱,肝郁犯 脾)。西医诊断:癫痫(失神性发作)。中医治以滋补肝肾,健 脾调中,佐以活血祛瘀,引血归肝。方用二至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方药如下:女贞子 20 g,旱莲草 20 g,白芍 15 g,甘草 6 g,石斛 30 g,沙参 30 g,山药 30 g,砂仁 12 g,乌贼骨30 g,枳壳 12 g,焦山楂 30 g,焦神曲 30 g,焦麦芽 30 g,煅瓦楞子 30 g,刺猬皮 15 g,三棱 6 g,莪术 6 g。7 剂,水煎服,1 剂/d,分 2 次服。同时以拉莫三嗪(利必通)片 25 mg/ 次,1 次/d,口服。
二诊:病人神志清,精神可,言语较一诊略有增多,问三答二,偶与别人主动交流,记忆力、计算力无明显改善,纳差有所好转,眠差,舌红少津苔薄,脉细。守一诊方加炒酸枣仁30 g、夜交藤30 g、女贞子加至30 g、旱莲草加至30 g。7 剂,水煎服,1 剂/d,分 2 次服。三诊:病人神志清,精神可,明显较前两诊活跃,主动与别人交流,言语增多,问一答三,计算力较前好转,记忆力好转,生活能自理,能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买菜、做饭)。诉:纳差、眠差症状好转,食欲增加,大便略干,继服上药加柏子仁 30 g,10 剂,水煎服,1 剂/d,分 2 次服。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脑髓失充,故患者精神差,表情淡漠,语言迟钝,问三答一,记忆力力差。乙癸同源,肾精不足,癸水不足,母病及子,乙木失养,肝阴血不足,一方面筋脉失养故出现发作时肢体僵硬。另一方面引起肝气郁滞,肝木克脾土,故出现纳呆、烧心、口干、吐酸。舌红少津,脉细乃是肝肾阴精不足之证。然患者发作性意识丧失,乃肝肾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上冲于脑之证。是方用二至丸加石斛、沙参滋补肝肾之阴精;复用芍药甘草汤疏肝柔肝缓筋;用山药、砂仁、枳壳、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健脾调中,同时以防滋阴之品过于阴柔碍胃;予乌贼骨、煅瓦楞、刺猬皮抑制胃酸分泌;并佐以三棱、莪术活血破血之剂引上逆之血下行入肝。
上一篇:医案-应用大黄甘草汤治疗呕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