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解痉熄风汤治疗中风后“脚挛急”案
发布日期:2020-11-16 阅读量:2462
闫某,女,54岁,2017年5月13日初诊。主诉:右足拘挛疼痛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年余。患者1年前因脑出血(左侧丘脑)后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足关节肌张力高,拘挛疼痛,屈伸受限,曾服用巴氯芬片、乙哌立松片,疗效不明显。刻下:右上肢握物不稳,右下肢行走拖拽,右足有拘急牵引感,关节僵硬痉挛,足腿不能屈伸,足趾变形、疼痛,“足抠地”,脚大趾向下朝脚掌方向弯曲,行走时鞋袜常被脚趾顶破,需常更换,烦恼不堪,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体瘦乏力,腰酸痛、心烦,口干。纳眠差,小便调,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查体:右上肢体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右侧反Babinski征阳性。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尚可。西医诊断:脑出血;高血压病。中医诊断:中风病。辨证: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治宜养阴息风止痉,予以熄风止痉汤。处方:炒白芍30g,炙甘草30g,川木瓜30g,怀牛膝30g,焦白术12g,全蝎3g,蜈蚣3g(嘱其将全蝎、蜈蚣打粉装胶囊服用,每次3g,每日2次)。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二诊(2017年5月20日):自诉右侧肢体拘挛疼痛症状已减大半,关节渐趋柔和,乏力、腰酸痛等情况均有好转,但“足抠地”症状缓解不明显,仍见足趾弯曲变形,不能长时间行走,舌脉同上,守上方炒白芍加至60g,继服7剂。
三诊(2017年5月27日):“足抠地”症状基本消失,足趾关节活动幅度和灵活性较前有明显好转,足趾顶鞋袜现象也较大改善,右下肢抬举自如,其余诸症均相继好转。二便调,饮食正常,效不更方,仅去焦白术,将甘草减为20g,同时守方加减30余剂,随访1年,肢体活动大体同前。
按语:纵观上述,王教授辨病、辨证“简化”使得复杂病证简单化,对中风后自动Babinski征阳性及反Babinski征以“足抠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首以“脚挛急”命名,形象且直观,既点明发病部位为足部关节,又强调“挛急”为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认为若证候特点相似,处方用药可相互借鉴;同时阐明治疗思路,即从经筋论治,从肝肾阴虚入手。原条文中治用芍药甘草汤,王教授不拘泥于原方的适应证,小方大用,师仲景法但不泥其方,指出组方在巧不在全,用药在精不在广,灵活化裁自拟新方解痉熄风汤,既不失古方之意,又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加减用药,灵活多变,拓宽了经方的适用范围,值得临证借鉴。
上一篇:医案-从肝论治顽固性纳呆案
下一篇:医案-中风后瘫肢肿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