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王新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传承资料
传承资料

医案-内服外擦治疗中风后左手肿胀案

发布日期:2020-11-21   阅读量:1704

        杨某,女,72岁。2012年11月8日初诊。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遂2月余,左手肿胀20天。
        现病史:2个月前患者与家属争吵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左侧肢体
无力,急至某省级医院诊治。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遂。20天前逐渐出现左手肿胀,影响手指活动,遂来门诊诊治。刻诊:左侧肢体活动不遂,左手肿胀、屈伸不利,无疼痛、肌肉痉挛,无肌肉萎缩、畸形,皮肤颜色及温度无明显变化,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淡、苔白,脉沉弱。神经系统检查:左侧膝反射活跃、肌张力稍高、肌力Ⅳ级。左巴氏征阳性。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
        中医诊断:中风病(气虚血瘀水停)。
        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处方: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加减。黄芪30g,红花15g,赤芍15g,当归12g,熟地黄15g,麻黄3g,鹿角胶15g,丹参15g,泽兰15g,泽泻15g,益母草20g,黑姜3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外搽“姜红酊”:由红花30g,冰片5g等加白酒1斤,将3味药加入白酒浸泡24小时后涂抹患处。
同时,配合非药物疗法:缠线疗法。方法是用长约2m的松紧带对患手指逐个缠绕,松紧带圈排列紧密,由远端向近端,缠至掌指关节处即将毛线迅速拉开,再缠另一个手指,缠完手指即缠手掌。
        二诊(2012年11月16日):患者诉经上法治疗后左侧肢体活动不遂、左手肿胀均有好转,手指活动较前灵便。继服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三诊(2012年11月26日):患者诉左侧肢体活动不遂较前好转,左手肿胀消失,活动自如。继服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四诊(2012年12月7日):患者服药后,左侧肢体麻木明显减轻,面部潮红、腹胀消失。继守上方,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中风后手足肿胀的基本病机为痰瘀阻络,脉络不通,血液运行不畅,导致患侧肢体肿胀、发凉、疼痛等。该病多辨为阳气不通、痰瘀内停、痹阻脉络,治宜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王教授临床用补阳还五汤和阳和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多有良好疗效。同时,王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用“姜红酊”(由红花、冰片、白酒等组成 )涂抹,方中冰片开窍醒神,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止痛、促进药物吸收、提高其他药物疗效的作用;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白酒具有祛寒活血、祛湿消炎、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全方共奏温通经脉、活血通络之效,可在消除肢体肌肤肿胀的同时调整血液循环,减低血液黏度,加速中风病各种症状的恢复,尤其是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缠线疗法是通过机械的缠绕促进血流与组织间液的回流可减轻肿胀。本患者通过药物内服外擦及非药物疗法(缠线疗法)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之疗效。